用歌声传授艺术 用真情传播友谊

发布日期: 2009-10-20  作者:    浏览次数: 2966 


    10月19日晚六点半在师大徐汇区多功能厅,美国印第安那波里斯大学音乐系系主任——女高音歌唱家凯瑟琳•海克女士,与我校音乐学院师生合作共同奉献了一场精彩动情的音乐会。

    海克女士先演唱了两组德语艺术歌曲,一组来自莫扎特,一组由舒伯特所作。除了《纺车外的格丽卿》中深沉的情绪波动之外,她面部始终带着甜美的笑容,那徜徉在歌唱艺术中的欣喜之情,让现场听她演唱的人也浑身充满了愉快之感。除了看歌本,她挺拔的身姿支撑着眼光喜欢向高、向远看……真诚而深邃的眼神,满含着对艺术的热爱,歌声如同她的恋人,紧随着她,包围着她,使她有如此耀人的光彩!

    接下来,海克女士又演唱了三首20世纪的作品,来自英国作曲家威廉•沃尔特,这些歌曲带有一点爵士曲风,与之前的艺术歌曲在风格上差异较大,海克女士的表演幽默诙谐,与歌曲演唱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时而像在倾诉心情,时而像在讲述风趣的故事,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让人忍俊不禁,曲风改变中的音色控制也令在座师生们拍手叫好!

    这其中当然不能少了优秀的衬托者——翁怡老师的功劳,出色而投入的钢琴伴奏与歌唱融为一体,在歌声的间歇处,跟随着钢琴的音符,海克女士眼中流溢的光芒仿佛是看见了美丽的景象,也把我们带入那属于音乐的美妙天地。中场,翁怡老师又为大家演奏了两首钢琴作品:海顿的《f小调钢琴变奏曲》和菲利普的钢琴小品《埃及女郎》。在音乐细节上的精益求精,使她的演奏极具感染力:使用得当、处理细致的踏板,使得每个音都清晰而带有良好振动的呈现;力度的对比层次分明,快速音符轻盈流畅,重音和弦坚实有力……在大的布局上整首作品也体现出很好的结构张力,尤其是恰当的音量与清晰的音响效果让人感觉在享受柠檬草那清晰的味道。

    在翁怡老师的演奏之后,海克女士又演唱了三首杜帕克的法语艺术歌曲,可能因为平素不太熟悉的缘故,我倾听格外仔细,对她这三首歌曲的演唱及表演留有深刻的印象。第一首《到那发生战争的地方》,音域大部分在高音区,海克女士的眼光飘向很远,伴随着拉长的高音及音尾控制出的余音渺渺的效果,我们仿佛也随着她一起看到那悲凉的景象,体味其中的忧伤。第二首《佛罗伦萨小夜曲》,特别突出了海克女士高低音区间统一的音色,特别是不同声区的转换与过渡,自然、不留痕迹,并含着感情上的处理,尤为打动人心。第三首《忧郁之歌》,充沛的感情伴随着一股股声浪,源源不断的从海克女士的心底涌进我们的心底,我感到我的眼光,我的耳朵,再离不开她……

    此后海克女士为大家奉上的是堪特鲁贝的奥弗涅圣咏,也是我较少熟悉的题材,因此认真聆听后也有着一些特别的印象。第一首《泉水》,海克女士如同泉水边健康而充满朝气的少女,歌声轻快而高昂;第二首《牧羊曲》,悠扬的曲调中,她以手掩唇边制造出回声效果,如同在呼唤羊群般;第三首《在利穆赞》,歌声欢快充满力量,让人心头随之雀跃……最后,海克女士、翁怡老师与小提琴刘洪老师和大提琴张梦同学一起合作,为大家献上一曲毕奇的《爱之歌》。海克女士在演出之前感谢与她合作的伙伴,并亲切的称呼大家为“friends”,那诚挚的情意与翁怡、刘洪老师及张梦同学的默契合作演出都给大家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演出结束,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这位艺术家来到我们上师大进行访问交流,并给我们带来一个愉悦的音乐之夜。

    诚恳的说,海克女士能在这个年龄带来如此漂亮而完美的歌唱,实在使人感到惊讶和赞叹,她以高超的发声技术、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深厚的音乐修养去诠释四种不同语言的艺术歌曲。控制自如的音色得体地释放着歌曲的情感,她那细腻、真挚的歌声使我们认识到:歌唱艺术中,只要声乐概念正确、发声技术娴熟、语言把握准确并能充分发挥内心的文化素养,即使到了海克女士的年龄,照样可以反馈给听众纯洁华美的艺术之光!(孟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