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行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肖邦之夜”钢琴独奏音乐会

发布日期: 2010-10-01  作者:    浏览次数: 5037 


    9月29日一个初秋微凉的夜晚,音乐学院举办了一场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肖邦之夜”钢琴独奏音乐会,音乐学院副院长施忠的五位女弟子分别演奏了钢琴诗人肖邦不同体裁的钢琴佳作,展现出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音乐会整体典雅紧凑,现场气氛温馨,吸引了许多不同年龄段的钢琴爱好者前来观赏学习。

    在音乐会一开始,副院长施忠讲述了这场音乐的初创灵感是来自于上海音乐学院的赵晓生教授去年在我校举行的的“听夜曲,品肖邦,悟人生”——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钢琴音乐讲座。本场音乐会正是对于上次讲座的一次呼应,也是对于赵晓生教授的一次致意。

    音乐会前半段由三位08级本科生贝茜、成语和范佳颖分别演奏了肖邦的四首叙事曲和两首即兴曲,随后由09级研究生王林和朱梦璐的即兴曲和谐谑曲将音乐会推上了高潮,其娴熟的技艺和惊人的爆发力引得现场掌声雷动,赞口不绝。

    身着五种艳色彩裙的五位年轻的钢琴演奏者们向人们展示了在短时间内迅速成功举办音乐会的实力,也借此向她们共同的老师施忠教授交上了满意的答卷,博得了观众的好评和赞誉。她们正像五朵色彩各异的并蒂莲,朝气蓬勃的开放在古典音乐的圣坛上。此情此景正如施忠副院长现场为此次音乐会的一首赋诗:“五莲并蒂觅情真,十曲通灵祭肖魂。荷露尖角何惧雨?涤尽尘灰现洁身。乐海钩沉表心声,跬步累积攀仙峰。燕雀嘈嘈难致远,雏鹰啸啸刺苍穹”。(吴巧灵)


弹虽在指声在意
——听施忠老师学生音乐会有感

    时间的印迹如音符的流动悄无声息,一念之转已驻足九月的终止式,在主和弦出现之前意外收获了一个精彩的过渡——肖邦专场学生音乐会。循声而入,是那熟悉的叙述:平和婉转的语气、看似无意实则精湛的连接,不强势,不造作,不拘泥。

    为什么两百年的光阴都无法磨灭肖邦的美?也许因为在这种美的感受中,还有一份真情,甜而不腻,哀而不伤。使肖邦的音乐语言能够跨越种族、地域、时间的界限,而成为一种普适性的、浪漫的音乐语言感动着难以计数的听众。

    时值肖邦诞辰200周年之际,施忠老师的五朵并蒂之莲(5位学生)散发出来别样的光芒,以各自的方式,吐露出绵延的音弦,把我们带进肖邦的音乐世界。虽然以肖邦为主题的音乐会或讲座在今年层出不穷,如今年五月份赵晓生老师在我院举办的肖邦夜曲专场、旅美钢琴家孙梅庭先生在本市东方艺术中心举办的肖邦八日弹等等。但是,施忠老师这场别开生面的学生音乐会却是我们学院师生首次整场以主题式方式呈现单个作曲家作品的学术性音乐会,是首次以团队的合作形式,共同诠释特定作曲家音乐作品的专题音乐会。这里凝聚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音乐会座无虚席,发放入场卷的组织形式更是收获了众多的音乐迷、肖邦迷,表明了我们内心对这样专题音乐会的渴望。

    四首叙事曲、四首即兴曲、两首谐谑曲都可算作肖邦作品中的大部头(相比短小的玛祖卡、夜曲、序曲而言)。曲目安排上显示出施忠老师对音乐作品“复杂情绪”的青睐与把控。对于这种高技术难度和高音乐表现度的作品,几位同学也很好地表现出了较为成熟的乐曲驾驭能力。荡气回肠,起承转合间是意犹未尽的浮想联翩。整体听下来,几位同学对体裁的风格把握、乐句的行进安排、声音的对比幅度等方面还是颇有见地的,技巧可以到位地支撑音乐的表现,呼吸顺畅自然。

    对于这场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音乐会,有几点值得思考:
   
    其一,由导师组织的学生音乐会能够提供给我们本科生、研究生一个互相观摩、学习、借鉴、思考的很好机会。平常闭门造车式的练习只能在学期考试的舞台上才得以“见天日”。从而导致我们的练琴目的仿佛有且只有一个,就是应付考试。在这样心态下,完整少出错是第一位的要求。我们刻苦练习一个乐句,一个小节,似乎只是为了平稳连接不碰错琴键。因此,我们需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学习交流、借鉴思考的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氛围。

    其二、通常我们的练习都是“练习性练习”而非“表演性练习”,前者关注技巧,后者关注音乐。因此加强表演性的练习非常有必要,既可以通过音乐会形式,也可以通过自身表演性的练习完成。长此以往,我们才能够客观地去感受自己的音乐,从而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而不仅仅满足于不碰错键,不忘谱。只有这样方能做到“弹虽在指声在意”。因为我们每一遍的练习,都是对声音、对音乐全身心的感受,怎会不意境深远?从施忠老师的这场“肖邦之夜”教学音乐会我们可以客观地看到加强表演性练习的诸多收获。

    音乐带给我们的喜悦是无穷尽的,正如我们每个人对于美孜孜不倦的追求。施老师为他的学生创造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学术环境,给予了每个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真心希望这样的音乐会形式和教学交流形式能够常办常新,给每个学生更多的登台机会,促进我们学院内部的教学沟通和交流,丰富我们的演奏及教学经验。(08级研究生刘祖育)

与肖邦的一次心灵对话
-----聆听“肖邦之夜”钢琴独奏会有感

    2010年9月29日晚七时,上师大的乐迷和肖邦迷们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苑楼多功能厅欣赏到了一场由音乐学院施忠副教授的5位学生(3位本科生,2位研究生)所精心呈现的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肖邦之夜“钢琴独奏音乐会。精湛的演出,曼妙的琴声,至今还萦绕心头,让人感触颇多。5位同学为观众们演奏了共10首肖邦的钢琴作品,包括叙事曲、即兴曲、谐谑曲等三种体裁,这些作品都可谓肖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首先出场的是08级本科生贝茜同学,她所演奏的曲目是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和《F大调第二叙事曲》,这两首作品风格迥异。贝茜同学的演奏细腻流畅,又不失恢宏之气。在演奏第一叙事曲呈示部时,温婉平静,像在娓娓道来一个故事;进入连接部时,把那种不安、惊惶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听众的心也跟着紧张起来。转调后副部主题音乐情绪的处理也非常到位,犹如从心底浮现出的幸福回忆。最后的尾声则慷慨激昂,在八度振奋人心的音响中结束了全曲。同时,贝茜同学将第二叙事曲中色彩的对比处理得很好,乐曲的开头如平静的湖面,恋人窃窃私语,闲庭信步,时间仿佛停留在这一刻,突然狂风袭来,暴风雨来临,这种对比的处理也给了听众很强的震撼感。

    紧接着上台表演的是08级本科生成语同学,她演奏的曲目为肖邦《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和《f小调第四叙事曲》。第三叙事曲可能较之于前两首叙事曲而言,少了份激昂,却更加细腻,成语同学的演奏恰好符合了“细腻”二字,对于声部的处理非常清晰。尾声的演奏尤为精彩,在快速且激动的情绪中,变形了的主题使音乐情感得以升华。融合了变奏特征的第四首叙事曲在四首叙事曲中技术和表现力最为艰难。成语同学很好地将每一次变奏做了音色音响上的变化与对比,为听众呈现了一份丰富的听觉体验。

    第三位出场的是08级本科生范佳颖同学,她带来的曲目是肖邦《降A大调第一即兴曲》和《升F大调第二即兴曲》,即兴曲往往是作曲家一时灵感的流露,而肖邦的即兴曲更能强调出应有的即兴性与自由性,很有意味。范佳颖同学的演奏音色非常优美,均匀适中,在流畅的节奏中很好地诠释了作品的内涵。诙谐、随意、灵巧、内省诸多特性跃然其中。体现了范佳颖同学平日良好的钢琴训练功底。

    然后登台的是2009级在读研究生王林同学,她所表演的曲目是肖邦的《降G大调第三即兴曲》和《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降G大调第三即兴曲旋律柔美、雅致,深具钢琴音响美的魅力。第三首即兴曲是很少被人演奏的作品,王林同学的演奏除了在听觉上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外,更是对这首即兴曲的声部与特殊音响诠释得特别优雅细致,乐曲的律动在她的指尖游走自如。将乐曲无以言表的淡淡哀伤之感表达得恰到好处。《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乐曲,这首乐曲将幻想曲性特点与即兴曲成分有机融合在一体。王林同学的演奏流畅清晰,时而激情四射、情感奔涌,时而曼妙委婉、深情倾诉,让人听后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值得一提的是王林同学在乐曲尾声处的处理精确到位,很好地将温柔而低沉的中部主题带入幽静、冥想的意境之中。

    最后出场的是2009级在读研究生朱梦璐同学,她所演奏的曲目为肖邦《b小调第一谐谑曲》和《升c小调第三谐谑曲》。这两首作品无论在技术还是在音乐表现力上都是肖邦钢琴音乐作品中的代表性力作。朱梦璐同学的演奏颇具艺术震撼力。既将短小动机处理得干净利落,又将乐曲的戏剧性特征表达得淋漓尽致。可圈可点的是,演奏者恰当地表现出了第一谐谑曲中部的内敛哀怨之意,乐曲多变的音色掌控得特别有效。《升c小调第三谐谑曲》,朱梦璐同学的演奏也极为精彩,引子威风凛凛的号召和由此引出的坚毅、刚强的主部主题以及灵动飘零的快速音群都表达得生动鲜活。让人既感受到了雄壮气魄又体悟到静谧的诗意。整场音乐会在肖邦《升c小调第三谐谑曲》激烈热情的尾声中结束。本场音乐会座无虚席,气氛热烈,现场热情的掌声也正表达了听众对这5位同学的肯定和赞扬之情。通过聆听这场音乐会后,也让大家感受到肖邦这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魅力,以及他音乐中那份既内敛细腻同时又充满戏剧性张力的深刻内涵。(10级研究生李晓蓓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