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刘正国教授应邀参加“第七届国际音乐考古学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 2010-10-10  作者:    浏览次数: 1494 


    应“国际音乐考古学会”(SISGMA)的邀请,我院著名笛、龠演奏家,音乐史学家刘正国教授于9月20日至9月25日赴天津参加了由天津音乐学院举办的“第七届国际音乐考古学学术研讨会”。该国际性的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本次研讨会是第一次在欧洲之外的国家举行,也是我国第一次举办较大规模的国际性音乐考古学会议。来自世界各地50余位外国学者和20余位中国学者会出席这一盛会,学者们围绕“来自过去的音响――考古学环境中音乐器物的阐释”的主题,融汇全球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研究成果,探讨音乐考古的新发现、音乐考古学研究的方法及中国音乐考古学等议题。

    作为中国贾湖“骨龠”(新石器遗址出土乐器)研究的权威专家,刘正国教授应邀在22日的会上作了《迴响九千年——贾湖遗址二批出土的骨龠测音采样吹奏报告》的论文海报学术宣讲,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目光。刘教授通过现场“斜吹”演示仿制的舞阳贾湖遗址骨龠类乐器,前所未有地揭示了贾湖骨龠的实际音响奥秘,论证了中国史前音乐的文明程度已远远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和认识,令参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惊叹不已。同时,作为国内外仅有的古龠演奏家,刘正国教授还在当晚举行的“中国古乐器专场讲座音乐会”上,精彩地演绎了双律管、纸筒、籁和籥这些神奇的“斜吹”管乐器,长达二十多分钟的吹奏表演,引起了全场的轰动;当刘教授现场拿起一张纸卷成筒吹出了一曲完整动听的《苗岭的早晨》时,全场更是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使整场演出进入了高潮。

    音乐会结束以后,参会的国内外学者纷纷走上台去与刘正国教授合影,对刘教授的“斜吹”演奏法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与好奇。在随后的几天里,刘正国教授与学者们就有关贾湖“骨龠”的正名问题及人类音阶概念的起源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引起了参会的众多国内外学者们的注目与认可。(韦勇军)


在大会“海报”陈述区作《回响九千年》的贾湖“骨龠”音响解读的学术宣讲


与斯洛文尼亚学者斯凡尼伯•派坦(右)及著名骨笛演奏家柳本•狄姆卡洛斯基合影


现场演示贾湖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骨龠”(仿制品)的神秘音响,吸引了参会的各国学者


在“中国古乐器讲座音乐会”上演奏“吹律”绝技,引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音乐会结束谢幕


演出后参会的各国学者纷纷上台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