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0日下午16:30,上海师范大学教苑楼C座多功能厅,第四场公益讲座《音乐新媒体艺术的观念与创作思维》如期举行,由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徐志博老师主讲。徐老师是上海师范大学优秀青年学术骨干,上海计算机音乐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他的作品经常上演于国内外各类艺术节,并多次获奖。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执行院长施忠,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高亭,以及校内外师生和爱乐群众出席了本场讲座。我院党总支副书记周芸老师出席主持讲座。


徐志博老师首先对音乐新媒体艺术这一概念的涵义进行了剖析,并例举了传统音乐作品与当代声音艺术作品进行对比,解释了传统音乐的音符建构组合与现代音乐利用元素进行塑型间的差异。而新媒体艺术则是人类将艺术灵感和理性思维融合为一体,以各类艺术与技术形式作为语言的艺术门类。徐老师认为,新媒体技术是传统艺术形式的延伸,通过对传统创作的人为方式与数字化创作进行结合,使得“技术”与“艺术”逐渐融为一体,这里徐老师用了一个“音乐新媒体概念模型”进行讲解,提出了“媒体重奏”的理念。那怎么才能构成音乐新媒体技术呢?徐老师总结了几个关键词:1、综合:多媒介的整合;2、技术;3、“声本体”,即所有创作都要围绕声音展开。


讲座的第二部分,徐老师通过展示多部由他参与主创的音乐新媒体作品,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多元创作方式。徐老师指出:“听”和“视”的重要性。他举例了《咏书》(2006)、《墨舞》(2007)为例,解释表演者与多媒体交互、画面以及声音交互的创作特征。徐老师接着又提出了第二个关键词:“空间”,即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他以作品《声合》(2007-2008)以及《逸》(2009)为例,强调了空间布局的重要性。音乐新媒体创作的第三个关键词是戏剧(剧场)化。徐老师解析了《意镜》(2012)中的三个段落,以显示音乐新媒体技术剧场化的特点。第四个关键词是媒介交互。徐老师以作品《身体乐》(2011)、《浮生之歌》(2015-2017)、《wish and smile》(2009)为例,解释了各类基于不同艺术主体和形式内容间的交互方法。


最后徐老师对音乐新媒体技术进行总结:新媒体技术是一个多维融合体,它汇聚了视听、媒介、声光、影像、空间、戏剧、表演者、观众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而声音是其最关键的因素。同时,“人”在创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领域的创作思路,创作手法的催生和更替,紧跟当今数字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而我们的创作则应永远以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方法,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为己任。


本场讲座知识点丰富,徐老师的讲述形象生动,配合视听作品展示,让在座的听众们全面地了解了音乐新媒体艺术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受益匪浅。


5月10日晚7点,“华彩梦”中国经典、原创歌剧选段专场音乐会在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厅隆重上演。本场音乐会由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青年教师、女高音歌唱家赵丽丽、钢琴系青年钢琴家佘世晨老师以及特邀嘉宾男高音歌唱家、上海歌剧院独唱演员韩蓬联袂出演。原上海市教卫党委书记,现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陈克宏,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魏松,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执行院长施忠,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高亭出席并观赏了该场音乐会。


两位歌唱家选取五部中国原创歌剧的十首经典唱段进行呈现。首先演绎的是歌剧《方志敏》选段(编剧:冯柏铭、冯必烈;作曲:孟卫东),这部由国家大剧院历时三年打造的原创歌剧以革命英雄方志敏狱中的真实故事为蓝本,讲述其为国捐躯的传奇人生。《映山红上杜鹃鸣》是一首方志敏妻子缪敏的咏叹调,讲述了缪敏被捕入狱后受尽荼毒,但依旧坚定的革命意志。伴随着佘世晨老师弹奏的旋律,赵丽丽老师声情并茂的演唱,曲末的一句“烈火重生别样红”抒发了缪敏的豪迈情怀,也表达了革命儿女对祖国未来无尽的美好畅想。第二首曲目是二重唱《你在哪里》,赵丽丽与韩蓬老师的重唱亲密无间,深情再现了狱中方志敏与缪敏夫妻二人隔空彼此呼唤,却不忍相见的场景。






接着上演的是歌剧《原野》选段(编剧:万方;作曲:金湘),这部首次登上国际舞台的中国原创歌剧根据曹禺的同名话剧改编而成,讲述了青年农民仇虎的复仇与爱情故事。《啊,我的虎子哥》,传达的是金子与日夜思念却无法相见的恋人——仇虎曾经度过十天自由幸福生活的情绪,表达了她对爱情的向往与坚定。《人就活一回》是一首金子与焦大星的二重唱,讲述了金子向往自由、广阔的原野,决定逃离地狱般的生活,而善良、懦弱的焦大星却祈求她留下的故事情节。在“人就活一回”这句撕扯般的乐句中,赵丽丽与韩蓬老师深切呈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纠葛。




第三部分是歌剧《兰花花》选段(编剧:赵大铭;作曲:张千一),该剧讲述了女性兰花花为了追求爱与自由,宁愿舍弃生命反抗封建礼教。《怎么办》是一首兰花花的咏叹调,描述了兰花花父亲得知她怀孕后,拜托周老爷将她许配他人,兰花花不肯,陷入了选择死亡与难舍腹中之子的两难境地。《圆圆的月亮》是兰花花与骆驼子的隔空二重唱,清新唯美的主题曲,寄托了一对有情人的相思。




随着一缕思念的淡淡忧愁,进入了歌剧《伤逝》选段(编剧:韩伟、王泉;作曲:施光南)。《一抹夕阳》描绘了子君虽已走出封建家庭的牢笼,与所爱之人共同生活,但周围社会对她抗争行为的敌对气氛,使她的精神沉重、压抑。赵丽丽老师的演绎唱出了子君站在窗前、面对夕阳的复杂心境。二重唱《紫藤花》经由赵丽丽与韩蓬老师甜美、明朗、富有朝气的吟唱,展现子君与涓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压轴曲目是歌剧《檀香刑》选段(编剧:莫言;作曲:李云涛),由山东省艺术学院原创,这是一部以莫言的同名小说为基础改编而成的四幕歌剧。赵丽丽老师的咏叹调《相思曲》演唱,形象的刻画了媚娘风流泼辣、敢爱敢恨的性格。第二首《月光如水》是一首钱丁与媚娘的二重唱,描绘了媚娘请钱丁救父,心急如焚的心情,赵丽丽与韩蓬老师的默契重唱让现场观众为之动容。


音乐会结束之际,在听众们掌声雷动的欢呼中,三位老师返场表演了歌剧《党的女儿》、《江姐》选段。三位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美妙的音乐,还有对中国歌剧的全新体验。在这歌声中燃起我们对中国经典原创歌剧艺术发展的无限期待。正如曲中所唱“今夜月光如水,今夜鲜花芬芳,今夜星光灿烂”,今夜美乐入耳...
摄影:赵沁暘
编辑:肖靖萱(2016级本科生)
文案:陈渝奇(2017级硕士研究生)
李帼慧(2017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