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系邀请美国加州大学王童教授举办舞蹈专家课

发布日期: 2014-06-19  作者:    浏览次数: 376 


    2014年6月18日,上海师范大学舞蹈系邀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舞蹈系王童教授来到我校为同学们上课并排练爵士芭蕾剧目《Come with me》。

    王童教授于1988年受美国塔尔萨芭蕾舞团邀请赴该团任客席主演,在美国王童受到许多国际舞坛前辈的细心辅导,更受到美国芭蕾舞艺术多元化的熏陶,不论从技术上还是在表演艺术上都不断提高,成为一位出色的国际芭蕾舞新秀,他先后在美国德敦芭蕾舞团、卡罗拉芭蕾舞团、皮兹堡芭蕾舞团担任主演,并出演多部芭蕾舞剧。王童教授曾在美国多个大学任教,于2011年担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舞蹈系教授。

    在王童教授的课上,并没有复杂的舞步,难记的动作,只有对于音乐的理解。就像王童教授说的,舞蹈动作的质感都来自于对于音乐的处理,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tendu(擦地),重拍在外和重拍在里做出来的质感就不一样,给人的视觉感官也就不一样。在每一个动作中,都这与音乐的关系,我们不仅要记住动作的要求,还要挺清楚音乐的节奏,把音乐与动作融合。我们以往所做的都是数拍子,随着拍子做动作,这样的话只会让动作较为僵硬,不连贯,并没有把音乐与舞蹈真正融合。如果我们真正的用耳朵听音乐,我们的动作质感会更加清楚,动作的感觉要求也会一目了然。

    在这一堂课中,同样是按照平时课堂动作的顺序,也同样是规规矩矩的做着这些动作,但在王童教授眼里也许我们就像一排小机器人,按照程式化的模式完成着每一个动作,没有内在的情感,没有对舞蹈的热情,也没有感觉到音乐与动作之间的关联。终于在做完一个组合后,王教授亲自为我们演示了一遍,舞者应该怎样用身体去表现,表现你的感情,表现音乐给予的节奏感。就这样,我们随着音乐做了第二遍,同样的组合却是不同的感觉。虽然组合没有高难度动作,但它的每一个延伸,每一拍停顿都是富有生命的,有了呼吸,有了节奏感,有了感情,组合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训练,抓住每个组合不同的风格,这会是一堂没有走向剧场、没有华丽服装但却丰富的表演。

    短短的一个上午从不适应到慢慢的跟上老师的节奏再甚至觉得一个上午还吸收不够他的精华,到大汗淋漓的结束,真的让我感受到用身体在跳舞。虽然只接受了短短一年多的芭蕾训练,各方面还没有掌握准确的情况下,在这堂课中更加清楚了芭蕾基训的训练目的,在将来该如何抓住训练的重点。印象最深的是,他说的每个擦地、每个出腿包括每个舞姿都要有“照片感”,也许是王教授这么多年的演员经历得出的经验。每个动作在训练中要注重过程,但所有的过程都是为了最后的舞姿做铺垫,也只有最饱满的舞姿在拍照时才最好看,因此在组合的过程中要干净利落,感觉有给别人拍照片的停顿感。还有动作与音乐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将听到的音乐反映在身体上,要明确节奏的重拍、强弱,学会用身体说话。呼吸就更不用说了,所有的动作要有呼吸的配合,不是一味的绷紧、憋气,呼吸是流通的,加上呼吸的动作更加舒畅。

    随后王童教授为我们排练了他所编创的爵士芭蕾《Follow me》。爵士芭蕾我们以前从未接触过,但是有了爵士舞的经验,大家学的都很快。爵士芭蕾和我们学习的古典芭蕾有着很大的区别,有一定的美国南部爵士风格性,需要展现大家不同的一面,大家都非常有积极性。舞蹈当中运用了爵士的风格加上芭蕾的基本动作组合成一个既轻松愉快又挑战自我的舞蹈。大幅度的摆胯、翘臀和夸张的表情,在一直处于一本正经的上课状态下一时间有些放不开接受不了,但后来在王教授热情的带动下,逐渐从一个束缚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外在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情都是来自于内心强烈的情感,只有当你真正的发自内心的起舞时,你的热情才会感染到观众,带动起观看你表演的所有人,所以舞者的表演不做假,那是一种真挚的情感。在这样开心忘我的课堂上,感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在排练过程中王童教授让大家放开,不要拘谨,但又要在放松的情感下把技术技巧做的淋漓尽致。在排练过程中王童教授亲力亲为,一遍一遍为我们做示范,让大家学的更仔细,更能理解动作的内涵。他经常让我们听音乐,从音乐中找到感觉。最后在一天的时间里,大家学完了这个剧目。虽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大家都非常尽力,也非常开心能学到这么多东西。

    经过王童教授的八个小时的上课及排练,相信大家都受益匪浅,让我们体验到了中国与美国不同的教学风格及音乐与舞蹈的密切关系。舞蹈是相通的,因为都是在用身体交流,尽管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这次交流活动,我们发现了自身的问题,学会思考怎样去学习舞蹈,并了解舞蹈表演真正的魅力。感谢学院和舞蹈系为我们搭建的平台,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拓宽视野。(陈益阳、贾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