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日下午15时15分,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前任所长、博士生导师赵佳梓教授莅临我院,以《澳大利亚土著人的音乐文化》为题进行音乐人类学学术讲座。窗外细雨漫天,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小音乐厅里却座无虚席,校党委副书记茅鼎文、我院施忠副院长、刘正国教授与众多研究生学子一起参加了本次讲座。
赵佳梓教授是国际著名东方音乐学家、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东方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学会、亚洲太平洋音乐学会、印度音乐学学会、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美国国际传统音乐学学会(ICTM)、澳洲音乐学学会会员和终身会员。
我校党委副书记茅鼎文先生亲自为赵教授颁发聘书,聘任他为我院常任客座教授。赵先生表达了自己对校园的热爱,并特意将自己从澳大利亚带来的一件当地土著人使用的乐器didgeridoo(迪吉利杜)赠予我院,施忠副院长代表我院师生接受了赵先生馈赠的礼物并致以衷心的谢意。
赵教授的讲座以音乐人类学为研究方向,以局外人的视角审视遥远的澳大利亚土著音乐文化。通过对澳大利亚社会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介绍,赵教授为我们呈现了古老迷人的神话和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并存的澳洲;通过短片的播放,赵教授带领我们更深入地去了解土著人的生活,他们就地取材、钻木取火,有着极强的群体保护意识;通过对澳洲土著人音乐文化的介绍,赵教授将我们的想象触角延伸到澳洲的每一寸土地。
我们感慨,在现代发达文化的大潮中,居然隐藏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长期居住在山林野外,却有着至少五万年以上的文化历史。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人类文化之一,延续至今却仍旧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他们性格温和,保持着本部落祖先传下的特有的敬重神灵和相信灵魂的观念,却能歌善舞,在生产劳动之余,拍打身体、敲击充当生产工具的木棒,吹奏看似简陋却令他们自得其乐的乐器didgeridoo。可以说,音乐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好似是与生俱来的某种意识的驱使,衣、食、住、行、乐,成为他们人生的五大件。这一切的介绍都改变了我们已有对土著人的看法。音乐将历史的过去和当下的现在联系了起来,艺术成为我们与澳洲土著人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在讲座即将结束之际,我院刘正国教授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凭着自己多年来的实践演奏经验,吹奏了赵教授馈赠的土著民族乐器,并展示了用循环呼吸去吹奏这件古老的乐器,其音色低沉而充满神圣感,那一瞬间,我们仿佛遥望到澳洲土著人的生活,这其中仿佛也充斥着他们所敬畏的宗教神灵。
时间转瞬即逝,小音乐厅掌声四起,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圆满落幕。赵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学者缜密的学术思维,也让我们看到了音乐理论研究者应有的执着和不断学习、追求进步的精神。他和蔼亲切的讲授方式,给在场的师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王晋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