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翁怡老师成功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

发布日期: 2011-11-25  作者:    浏览次数: 2471 


    23日晚,在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小音乐厅中回荡着的琴声让人难忘。琴声来自上师大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翁怡的弹奏,真挚而美好。当晚,翁怡老师身着一袭玛瑙绿长裙,发髻挽起。当她坐定在钢琴边时,洒下的灯光反射在裙子上泛起淡淡的光泽,直让人觉得这样美丽的画面是本该在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画作中出现的。

    音乐会开始于亨德尔的《帕萨卡利亚》,演奏者所创造的音色犹如遥远教堂中的奏响的管风琴,将这薄雾轻纱渐渐吹散,呈现出一幅幅精致的景色。她还加花做了装饰性变奏,使人联想起哥特式风格的建筑。上半场中,翁怡老师还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根据舒伯特艺术歌曲改编的《小溪》,以及克拉拉•舒曼的《g小调奏鸣曲》。其中以克拉拉的奏鸣曲最为让人印象深刻。四个乐章各自性格鲜明,或庄严、柔美、又或俏皮、坚忍,克拉拉的作品在翁怡老师的演绎下,无论在技术或是音色上都堪称细致到位。作品的内涵与演奏者本身的气质亦可谓相得益彰。这首作品鲜为人知,翁怡老师的演奏使我们得以觉察到克拉拉温婉外表下,征战的内心。

    在下半场的音乐会中,翁怡老师演奏了三首浪漫派作品,分别是肖邦《马祖卡OP33.NO.4》,李斯特《安慰曲III》和他的《但丁奏鸣曲》。前两者,演奏者的诠释赋予幽雅的浪漫气息,让人倍感温暖。作为压轴的《但丁奏鸣曲》确是李斯特一部不凡的作品,从其深刻思想而来的地狱式的音响效果,对于演奏者来说有着极高的技术以及“内心戏剧”的要求。翁怡老师在演绎这部作品时也是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气、神”,富有戏剧性和整体感。最后,她还加演了福列的《帕帆舞曲》,纯透的音色和悠长的气息,像是把声音送到了听众的心里。

    这是翁怡老师继在华师大成功举办音乐会后的第二场独奏音乐会。对于这场音乐会,用“具气质的歌唱”来比喻应该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我想,这份气质不仅仅来自于一颗愈发成熟、愈发修养的心,更多的则是来自于一个青年教师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对艺术高峰不断的攀登。我院钢琴组的老师们和各专业的众多学生观摩了本场音乐会。(顾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