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赴日、会见致辞
之二:学术交流活动、欢迎招待会
之三:冯季清教授讲学音乐会
之一:
2013年3月16日,受日本长崎大学邀请,我院金国忠书记、冯季清教授带领学术讲座团、师生弦乐队赴长崎音乐节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下午代表团顺利抵达福冈机场,长崎大学副校长、钢琴家崛内伊吹到福冈机场迎接。长崎大学学部长山路裕昭教授、崛内伊吹教授、教育学部小提琴副教授加纳晓子等设宴欢迎我院师生代表团以及共同受邀的韩国昌原国立大学代表团。三方领导分别致辞,表达了对此次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美好祝愿,并互相馈赠了礼物。
之二:
2013年3月17日,是我院师生弦乐队赴长崎音乐节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第二日。
上午,金国忠书记带队坐环保的有轨电车去长崎大学排练我弦乐队的独立曲目,下午与长崎大学管弦乐团、韩国昌原大学艺术学院弦乐重奏团、活水女子大学管乐队等合作排练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下午的排练由超过125名各国音乐院校师生组成,规模庞大,乐队协调与技术难度很高。尽管是首次合作,我院师生与日本、韩国师生认真、高效地完成了当天下午的任务。
很多同学和老师对日韩乐队队员对一丝不苟的敬业态度,反应动做的高效性,本职业务的娴熟以及对团队精神的高度服从性等方面都印象深刻。一些师生表示,这次合作交流既是一次展示我院水平,又是一次与国际同行学习交流的珍贵机会。
排练结束之后,长崎音乐节组委会在夜景如画的山顶宾馆举行欢迎招待会宴请中日韩全体师生。长崎大学校长与长崎市文化联盟的代表以热情扬溢的语言欢迎我们的到访。
我院青年指挥家王超与金国忠书记先后代表乐队与学院向各国师生致辞,金书记对主办方表示诚挚谢意,并向组委会及日韩兄弟院校代表交换礼品,预祝音乐节圆满成功。他赞同长崎大学校长的建议,希望在将来能够有机会与各国高校开展定期的国际艺术-学术交流合作活动,增进友谊。
今天下午,冯季清教授带领讲学组老师前往当年核弹爆炸原址,深沉悼念受难亡灵,祁求世界和平。(刘洪)
金国忠书记带队:乘坐有轨电车奔赴排练场地
上午的排练厅
下午中日韩三国乐队排练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
欢迎晚宴
弦乐队师生在长崎大学排练
中日韩三方领队与教师
长崎原子弹爆炸纪念塔
之三:
冯季清教授讲学音乐会
作为赴日参加“长崎音乐节”的最后一场学术活动,2013年3月19日晚上18:30,我院冯季清教授带队的学术报告团与日本长崎大学教师合作,以“艺术歌曲与艺术歌曲艺术化——以中国经典歌曲为例”为题,在该校创乐堂为中日韩师生成功地举办了一场讲学音乐会。
杨巧云副教授、日本长崎大学山浦直子担任现场演唱的钢琴伴奏。宋罡、李敏老师进行现场歌唱演绎,我院新引进的留日女高音潘幽燕老师担任翻译并演唱。
围绕“艺术歌曲”这一体裁,冯季清教授为前来的中日韩三国大学师生细致入微地进行了讲解。不仅探讨了所谓艺术歌曲的基本概念、艺术歌曲在中国创作实践中的发展,还特别指出了对艺术歌曲的认识普遍存在的误区。这种误区典型体现为将所有被艺术化的歌曲都看作是“艺术歌曲”。因此,冯教授将“艺术歌曲”与“歌曲艺术化”的区别进行了论述。这一概念的厘清不仅对于音乐学研究,还将对音乐创作-表演,乃至创作技法、演奏演唱风格的把握尺度等都有着很实际的指导意义。
讲学音乐会以讲唱结合的方式,生动呈现了中国优秀歌曲创作的艺术魅力,这种生动、新颖的交流方式,避免了抽象的纯思辨,使得学术讲座更加艺术化,艺术表演更加学术化。冯季清老师生动而富有激情的演讲,杨巧云、宋罡、李敏和潘幽燕老师精湛美奂的演奏演唱,不断激起强烈共鸣,掌声和欢呼声不断,与会的日韩音乐同行深深感受到中国音乐的文化韵味。最后四首歌曲,当日本长崎大学的钢琴教授山浦直子出场与宋罡、李敏默契配合,完美演绎了最后四首歌曲时,全场掌声雷动。
冯教授最后说:“就如宋罡老师所唱的《桥》一样,我们都原作国际文化传播和世界和平之桥,希望这座桥越走越宽畅,越走越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