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系被评为“2013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

发布日期: 2013-03-27  作者:    浏览次数: 1515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专业创办于1997年,是上海市第一个舞蹈高等教育专业。自开办以来,秉持培养“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的办学理念,创立“通舞艺、懂舞论、能教会编、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力求使学生具备现代舞蹈理念、能适应社会舞蹈普及教育发展的需要。迄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毕业生获得了社会的普遍好评。舞蹈系曾多次被评为校“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示范岗”,2011年舞蹈系主任郑慧慧教授被评为上海师范大学“三.八”红旗手称号,2012年高娟敏副教授获上海市教育系统“比翼双飞”模范佳侣。2011年舞蹈专业《“能教会编、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成绩斐然,主要事迹如下:

1. 拥有一支敬业而精干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在编教师9人,由于专业需要,女教师占有78%。在教学上,大家精通业务,身兼数门课,个个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工作中,以敬业为先,一心扑在事业上,不计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专业的建设做出奉献;教师们团结合作,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完成好各项教学和创作演出任务。舞蹈系的建设和运作,所有管理条例的落实和执行,教学风气的养成以及舞蹈系、舞蹈团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离不开这支出色的师资队伍。

2. 具有大胆创新先进的办学理念
    “通舞艺、懂舞论、能教会编 、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是舞蹈系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支配下,结合社会需要,打破传统舞蹈院校的办学模式的一种创新。
近年来,围绕着这一培养模式,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建立了综合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更加切合与贴近既定的培养目标 ,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

3.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突出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办学的一个与时俱进的重点。为此,我们除了鼓励学生将艺术创作融入自己的专业,教学中运用模仿与创造同步的做法外,我们主要为学生们搭建了以下创新实践平台,这已在同行业中成为一个亮点:

  1) 将“编舞技理”课程作为主干课程贯穿五个学期。

  2) 自1998年开始,每年召开“舞蹈新作品发表会”,并将它列为学生科研项目。鼓励师生进行舞蹈创作。十五年来,全系师生已创作了近200个舞蹈作品,其中《都市晨曲》、《位子》、《网恋》、《青春礼赞》、《门》、《1937》、《游戏人生》等反映青年人、大学生生活的、具有海派特色的舞蹈作品就是从这个平台走向舞台,在上海、华东地区和国家级的各类舞蹈比赛中获得了包括众多奖项。

    配合舞蹈新作品发表会,我们还邀请著名的舞蹈编导舒巧、魏芙,著名舞蹈家黄豆豆等前来作舞蹈创编讲座,使学生们从实践到理论都有所提高。

  3)举办班级舞蹈晚会和毕业晚会  
    2003年起,我们为学生搭建了“班级舞蹈晚会”这第二个实践平台。要求每个班级学生,在班导师的指导下,在二年级时推出一台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创作、排练的舞蹈晚会。旨在提倡人人参与,学生们积极性高涨,至今已举办了八个年级的班级晚会,效果十分令人满意。

    每届毕业生主办一场丰富多彩的毕业晚会,旨在检验和展示四年本科教学及学习成果。以及更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策划、组织、创作能力。

    班级舞蹈晚会和毕业舞蹈晚会对于所有学生来说,意义不仅在于舞艺的提高,更是一种全方位的舞台艺术实践锻炼。

  4)成立上海市大学生艺术团上海师范大学舞蹈团   
    1998年上海市教委以我系舞蹈专业学生为核心成立了上海市大学生艺术团上海师范大学舞蹈团,成为上海第一支大学生舞蹈团体。十多年来,学习、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舞蹈作品,参加了市级和国家级的众多重要的演出,获得了众多奖项。据统计,师生创作的舞蹈作品共获得市级以上国内外各类舞蹈比赛创作与表演70多个奖项;舞蹈团还推出了《我们的旋律》、《中国舞韵》、《吾心舞语》、《青春礼赞》、《海之歌》等十台舞蹈晚会;先后代表学校、代表上海和代表国家出访了法国、韩国、埃及、白俄罗斯、芬兰、德国、塞浦路斯、以色列、土耳其、约旦等十五个国家和地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庆祝学校建校五十五周年和舞蹈团建团十周年,我校舞蹈团精心策划和排练了舞蹈专场《海之歌》,这是一台集集体的智慧,合力创作的晚会,被认为是学生出色的技艺、本系教师编导的智慧和令人折服的教学团队合作精神的成功。它更是上师大舞蹈团“以原创为特色”的办团宗旨和持之以恒的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的创作风格的成功和上师大舞蹈专业坚持培养创造性人才,鼓励师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体验社会,用肢体动作反映社会讴歌时代的结果。上海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凌桂明、上海市文广局文化处方家俊,上海芭蕾舞团何士雄,著名编导方元,魏芙女士,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院长陈家年,副院长、著名舞蹈家杨新华等,都对《海之歌》舞蹈专场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一致充分肯定了我院舞蹈系的办学方向和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这些平台,为舞蹈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舞台实践机会,舞蹈专业也借助于这一平台,充分向社会展示了我们的教学成果。2012年,舞蹈团被评为上海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艺术社团”。

4. 不断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
    为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水平,舞蹈系严抓教学管理,创新性地制定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系列措施,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 

  1)固定教研时间。通过每周三的教研活动来开展教学研讨。

  2)教师进修活动。每学期制定一项教师进修计划,在每周三教研活动后进行进修活动,如芭蕾基训课进修、拉班舞谱课、舞蹈辅助训练菩拉提课程等,以不断拓展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业务能力。

  3)制定和严格实施学生考勤制度,杜绝了个别学生松散的学习态度, 使全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

  4)实行班主任制度。自1997年舞蹈专业开创以来,我们就主动为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专业方面的指导,并组织指导学生完成班级晚会、毕业晚会等重大的专业活动,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加强起到了极大的帮助。班主任还从业务角度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关心学生就业的选择。

  5)确立考试评委制度。规定每门专业术课考试必须由五位专业老师组成考评委打分,以达到考试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性。

  6)开办舞蹈系和舞蹈团网站。这在国内舞蹈院校是独树一帜的,目的在于搭建一个便于教学管理,教学交流、展示教学动态的平台。师生通过这一平台获取大量相关的信息,得到了思想和业务上的交流。网站在师生中反响良好。

  7)每学期结束前定期举办教学总结会
  ﹡ 教师们展开对教学考试和学生学习情况总结讲评,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矫正措施。

  ﹡ 学习和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围绕社会市场需求和办学的实际效果不断对本系的教学进行反思。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要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包括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相应的探索和修改。
通过以上这些举措,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条例,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以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5. 重视并参与各类舞蹈学术活动
    积极参加国内外重大的舞蹈学术活动,大量进行国内外讲学交流,以了解最新的舞蹈动态和及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提升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如舞蹈系教师先后参加了全国舞蹈高等教育研讨会、澳门舞蹈教育论坛、全国首届舞蹈科学会议、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美国杨百翰大学高级艺术管理研讨班等等,并先后应邀在以上会议上做相关论文的宣讲。

    除此之外,我系教师还应邀举办国内外的讲学活动,如:2010在美国肯尼索大学作《中国传统舞蹈的当代风采》的讲学;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中国近现代舞蹈史》讲座;2012年,为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做《中小学舞蹈创作指导》讲座等。我系的科学训练菩拉提方法研究处国内领先地位,相关教师曾应邀在国内顶尖专业舞蹈院团作过讲学,如中央芭蕾舞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等,颇受好评。

6.突出的教师科研成果
    自2009年以来发表的论文在上海和全国的论文比赛中获得12个奖项。承担和参与校级以上科研项目6个,其中2项为国家部委级项目,1项为市级项目。参加撰写的专著3部,教材1部。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开创了上海市第一个舞蹈高等教育专业,并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办学道路。舞蹈系的教师们肩负重任,以勇于挑战自我和积极创新的精神,乐于奉献、努力拼搏,开创出舞蹈高等教育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