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第42届世界大会在上海音乐学院隆重举行,有5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我院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李音蓓老师同美国威斯里安大学的音乐人类学家郑苏教授以及两位上海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共同参加了7月13日的英文圆桌会议。李音蓓老师围绕自己近期的研究项目“探索广州非洲人离散群体的音乐”进行了题为《背景、特点、内容——非洲音乐在广州》的报告。
作为音乐人类学领域的研究项目,李音蓓老师首先对课题在中国音乐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然后针对研究对象所存在的特殊性进行了详细阐述,尤其对研究中所面对的种族问题,中非文化之间的差异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李音蓓老师通过自己前期的田野考察认为,目前的广州存在着两个城市地理空间,一个是广州人的广州,还有一个则是非洲人的广州,因为在近十年里,非洲人在广州已经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社会,他们通过丰富的教会音乐生活、娱乐音乐生活、制作音乐作品,在异国他乡凝聚着自己的族群,也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建构着一种独特的城市空间。最后,李音蓓老师认为,音乐学研究应该直面正处于巨变的当代中国,让学术研究真正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促进不同种族相互理解的桥梁。
李音蓓老师的发言,引起在场许多非洲学者的热烈反响,大家肯定了研究的积极意义,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就中国人在非洲、非洲音乐与美国黑人音乐、非洲音乐的形态等问题展开了长时间热烈的讨论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