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敏副教授应邀参加“2014全国舞蹈科学学术会议”并作专题报告

发布日期: 2014-10-18  作者:    浏览次数: 1012 


    2014年10月17日上午,“2014全国舞蹈科学学术会议”在北京湖北大厦东湖会议厅隆重的开幕。会议由北京舞蹈学院与中国艺术医学协会联合举办、北京舞蹈学院舞蹈教育研究所承办。出席开幕式的有中国艺术医学协会的名誉会长朱清渊教授、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迟行刚、副院长邓佑玲、纪委书记彭红,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吕艺生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舞蹈院系的领导、专家和学者近三百人。开幕式由学院舞蹈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医学协会常务副会长温柔教授主持。

    本次学术会议以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吕艺生教授《对舞蹈科学的期待》的大会主旨报告,拉开了此次学术研讨的序幕。吕艺生从习主席在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谈起,通过习主席在讲话中多次提到的“舞蹈”一词,来加以说明舞蹈将要迎来一个新的纪元。吕艺生教授从“大舞蹈观”出发,鼓励舞蹈艺术“跨艺、跨界、跨文化”的多元发展态势,提倡在教育科研中拓展眼界、深入发掘,勇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中国舞蹈人自己新的春天。随后,会议以“舞蹈科学回顾与展望”为主题展开了系列研讨。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教育研究所所长温柔教授在她的报告中回顾和总结了中国舞蹈科学的发展,就其现状与问题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强调舞蹈科学研究应注重交叉、融合的重要性。

    我院舞蹈专业负责人、舞蹈系主任高娟敏副教授在会议中应邀做了关于《关于舞蹈科学学科建设的必要性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戏舞蹈学院为例》专题报告,论文指出舞蹈科学作为舞蹈领域中一个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对舞蹈艺术、舞蹈教学和训练科学化发展发挥积极和促进作用。加强对舞蹈科学的学科建设可以更好地符合舞蹈高等教育的办学目标,使舞蹈高等院校教学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与国际舞蹈教学与训练接轨。她从教学一线出发,以舞蹈辅助训练为切入口,在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舞蹈专业学生中展开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舞者对舞蹈科学的认知与需求及舞蹈科学对舞者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强调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中舞蹈科学学科建设的必要性,论文报告引发了与会者的共鸣,并获得专家们的一致认可。与此同时,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系的许薇主任、天津体院体育艺术教育教研室董焱主任、福建师大音乐学院的习英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的薛晶晶博士分别就自己学校舞蹈科学建设的基本情况和经验、探索舞蹈解剖学理论与课程建设、体育与艺术的结合、国外舞蹈科学研究进展等内容进行了发言。之后,大会分别从舞蹈选材、教学及训练、舞蹈治疗及身心健康促进、舞蹈损伤预防及康复训练以及拉班舞谱等方面展开研究交流,并利用晚间时间进行实验室观摩、实践工作坊和观看北京舞蹈学院建校六十周年暨第五届国际舞蹈院校芭蕾舞邀请赛演出。

    为了让我院学生更好地开阔眼界,了解国内舞蹈研究状况,高老师此次带领三名13级研究生陈晶茹、白碧珏和袁梦丹赴京参加会议。在历时两天、七个模块、三十六位专家学者的报告发言,师生们似乎经历了一场“舞蹈头脑风暴”,收获颇多,引发对今后的教学和学习的思考。

    此次学术会议具有议题宽泛、内容丰富、视野扩大、学科交叉和观念改变的特点,提出舞蹈科学的研究不在只局限于专业教育等问题,而是把研究视野投向普通教育、社会、国民、乃至弱势群体,探讨舞蹈的社会功能的实现,以发挥其对社会和乃至人类的价值。此次会议体现出高质量和高水平,同时也呈现出舞蹈科学良好的发展态势,预示着舞蹈科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舞蹈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