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二胡演奏家马晓晖在我校举办《回家•圆梦》讲演音乐会

发布日期: 2014-12-07  作者:    浏览次数: 421 


    12月6日晚,著名二胡演奏家马晓晖女士与两位来自美国的音乐家在我校东部礼堂成功举办了《回家•圆梦——二胡与美国乡村音乐对话》讲演音乐会。

   当天晚上虽然寒潮来袭、冷风瑟瑟,却依旧挡不住观众们入场的热情,大家都早早的来到东部礼堂,前来一睹演奏家的风采。演出开始一曲由二胡与冬不拉、吉他演奏的《回家》把我们带入了这场音乐会中。与别的音乐会不同,这场音乐会以边演边讲的形式来进行。马老师将整场讲演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首曲目间隙马晓晖老师都会讲解一些改编背后的故事。第一部分以美国乡村音乐为主,如《什锦菜》、《绿袖子》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美国民谣从演奏家的琴弦中倾泻而出,把台下的观众一下子带到了美国西部小乡村,或轻快、或忧伤的曲调,牵动着每一位听者的心。五首曲目终了,马老师将两位美国演奏家引入位于舞台一侧的茶几旁,三人就座,马老师请两位美国演奏家谈谈对于二胡这个乐器的印象。冬不拉演奏家说,“这是一个神奇的乐器,起初以为是小提琴,或者是类似的乐器。到了实际接触到,才发现它与小提琴是与众不同的,它只有两根弦,却能演绎出如此精妙的音乐,这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讨论完毕回到舞台中央,开始了第二部分——“中西跨界碰撞的火花”的演奏。与上一部分不同,二胡不只在旋律声部出现,而是更多的融入到了整一部作品之中,《东方畅想》、《静夜思》就是很典型的作品。有意思的是,在这部分中美国音乐家们很有创意的用这三种乐器改编了两首邓丽君的作品《恰似你的温柔》与《夜来香》,虽然运用了原曲的主旋律,可是改变了此曲的和声与配器,甚至是歌词,以美国人的角度来进行重新编排,使得两首曲子变得更为温暖与阳光。

    第三部分之前三位演奏家就中西方的音乐如何交融做了一些交流,马老师问了两位美国的音乐家对于上海的印象后,说,“来这里演出就像是回家,回到家,说说话,很温暖。”随后她还邀请了我院院长助理王从余副教授上台讲话,王老师在欢迎马晓晖回家以及对这次中西方音乐成功碰撞充分肯定之余,还送了马晓晖老师“三个心”,分别是“暖心”、“走心”与“贴心”,意语着马晓晖老师和她的朋友们将如此精彩的音乐会带到了我校,用他们的爱,在这寒冷的冬日,温暖、抚慰了观众的心灵。这一番话将整场气氛推向了高潮。第三部分以原创为主,以马老师与冬不拉之间的《斗琴》拉开帷幕,中国古典曲调遇上美国乡村音乐,似对话,又好似辩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精彩,博得了阵阵掌声。随后有观众带着琴,自告奋勇的想与马老师合作,马老师欣然接受,一曲改编后的《赛马》,在从未合作过的两人间演奏,效果出乎意料的精彩。这位观众是来自音乐学院二胡专业的学生张润泽同学,恰逢当天是他的生日,又是从小的偶像降临学校,就迫不及待的想向马晓晖老师讨教。马老师充分肯定了他扎实的基本功,并对他的临场反应也大加赞赏。在马老师的原创作品《圆梦》中演出落下帷幕。最后,马老师还邀请了观众上台交流对于整场演出的看法,并赠送了她还未发布的最新专辑,场面十分热闹。

    时长2个多小时的讲演音乐会,在欢快、温馨的氛围下结束了,一席黑装红披风的马晓晖老师在舞台上集演奏、演唱、即兴舞蹈、讲解、英语翻译、交流等于一身,不仅完全展现了作为一名职业演奏家优秀的专业素养,更展现了作为一名音乐人对音乐创新与交流的使命感。很感谢马晓晖老师来我校举办这样一场音乐讲演,对普通观众来说,可能只是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但是对于音乐学院的学生来说,这更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通过这场讲演使大家懂得了在扎实专业的同时,更要不断的学习新知,勇于创新,这样才能突破自我,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林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