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0日下午,舞蹈系邀请了歆舞界艺术实验室的创始人——史晶歆老师来为我系全体师生做讲座及工作坊,整场活动气氛热烈,反响良好。
史晶歆是一位著名的编舞家、导演和当代艺术家,曾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编舞以及各类大型活动的演出编舞。同时也是美国纽约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美国舞蹈节国际编舞项目特邀艺术家。2009年,她创立的歆舞界艺术实验室试图揭开中国当代舞蹈与多媒体融合尝试的序幕,其代表作品《空性之舞》、《活着就好》、《霞谐帛瓦:觉、白、梵》等作品相继在国家大剧院“中国舞蹈十二天”、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文化部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等国内外艺术节中受邀演出。除了在舞台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尝试,史晶歆还十分关注公共艺术教育的推广和分享。其中歆舞界“点-线-面”高校艺术活动系列、“零-动点”训练方法演讲已在国家大剧院、北京舞蹈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纽约大学、联合国-中国书会等高校与艺术机构进行交流和分享。此次,史晶歆和她的歆舞界辗转来到了上海,来到了我校,与舞蹈系全体师生交流、分享她心中的舞蹈。
本次活动分为讲座《实验、跨界、多元:用身体探索生命的未知》和工作坊《身体建筑师》两部分。在第一部分的讲座中,史晶歆围绕歆舞界自建立以来备受瞩目的一系列代表作,以作品为切入来认识理解中国当代舞蹈艺术的独立现象和指点,在当代舞蹈-舞蹈剧场-环境舞蹈作品-新媒体交互舞蹈四步走中,探寻舞蹈的本质,从身体出发不断融入各种媒介,试图给予身体更多的自由。同时突破身体的桎梏,在影像世界中探寻舞蹈和新媒体之间更多的互动可能。在第二部分的工作坊中,史晶歆带领我系大三的学生开展了一场体验归零意识和微身体的肢体探索。在这场探索中,同学们于归零中体验意识,于微身体中感知关节。在肢体的运动中,尝试对于“力”的不同表现体验动作质感,以此重新建构对于身体表演的认知与体验。史晶歆将这套训练方法称之为【身体建筑师】,意在注重每个人对于自己身体的建造和重塑,重新构建身体的运动惯性,以此来不断探索个体生命的未知。
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加深了对于当代舞、当代艺术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进行当代舞蹈创作和表演,更深刻地感受当代艺术的精神。同时,结合工作坊的举办,让理论知识不再漂浮在半空之中,真正地落下来,扎根于实践的土壤中。舞蹈是一门身体的艺术,研究舞蹈,必须从身体出发,身体力行地去体会,以自身拥有的每一寸筋骨血脉来探索生命奥秘的浩瀚星河。(13级研究生 陈晶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