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舞蹈系邀请了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新疆地区舞蹈教师——古力米娜•麦麦提来我校进行为期三天(1月12日至1月14日)的教学指导,为舞蹈系的师生们带来最纯正地道的新疆少数民族舞蹈。
古力米娜•麦麦提出生于新疆独山子,是新疆艺术学院的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2014年,她参加了浙江卫视主办的中国好舞蹈节目,用热辣、欢快、细腻的舞蹈风格获得了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赢得了当年中国好舞蹈节目的总冠军,并被评为“最受欢迎舞者”的称号。古力米娜本人也因之走红,成为了普罗大众心中新疆舞蹈的标签人物。
此次古力米娜来我系进行的教学指导分为两个环节:举办讲座和教学(剧目)指导。
讲座以“新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为题(介绍环节于本周二)于1月12日上午在文苑楼报告厅举行。古力米娜教师(的讲座。在讲座中)从新疆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角度,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介绍了常见的6种新疆少数民族的舞蹈,对其中最负盛名的维吾尔族舞蹈又进行了深入地介绍。新疆少数民族舞蹈是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一支主流,其以热烈、欢快的舞蹈风格在众多舞蹈中独树一帜,是舞蹈专业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必修内容。在讲座过程中,古力米娜老师边说边演,运用其丰富的肢体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各民族舞蹈在表演中出现的细微差异,使得大家能够更直观地体会各类舞蹈的不同。在讲座的最后,她还挑选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剧目进行现场播放,加深了我系师生对新疆少数民间舞蹈的了解。通过古力米娜老师的讲座介绍,我系师生更系统地了解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舞蹈,填补了对传统维族舞蹈认识的不足,纠正了对少数民族舞蹈认识的误区,拓展了对少数民族舞蹈审美的了解。
少数民族舞蹈是中国舞蹈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它植根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与当地人文风俗息息相关。在发展少数民族舞蹈的过程中,如果脱离了对当地民族文化的理解,就如同鱼儿离开了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空间。古力米娜老师生于新疆,长于新疆,习于新疆,对新疆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发扬新疆少数民族舞蹈也是她选择参加中国好舞蹈电视节目的原因之一。古力米娜老师自信、幽默的讲解赢得了我系师生们的阵阵掌声,她独特的个人魅力更是深深地在每个人心中刻下了烙印,相信这将会对我专业的民间舞课程内容的建设与完善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同学们将来走上教师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在聆听完讲座之后,系主任高娟敏组织舞蹈系教师与古丽米娜教师就两地舞蹈教育、舞蹈教学等方面诸多问题进行座谈。自下午开始为期两天半密集的教学工作。师生们由衷地感谢学院和舞蹈系能够争取到此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并期待后续的教学环节更精彩。
1月14日下午,在对我系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集中教学后,古丽米娜老师和24位学生为我们带来了维吾尔族舞蹈组合的教学成果展示,全系老师、学院领导、上海舞蹈家协会的老师以及来访我系的美国纽约皇后学院外宾们观摩了汇报,并给与了高度评价,短短的三天教学活动是师生受益匪浅,系统、深入,且零距离的接触了原汁原味的新疆各地区不同风格的舞蹈。
展示课内容由五个组合构成,分别是手位脚位组合、刀郎赛乃姆、哈族舞蹈、塔吉克族舞蹈和乌孜别克族舞蹈。刀郎赛乃姆主要表现的是狩猎的场景,舞姿粗犷矫健,带有浓厚的蒙古草原气息和劳作意味;哈族舞蹈《天鹅》来源于对动物的模仿,长线条的舞姿加上音域宽、音色美,表现力强的冬不拉,让人在视觉上感受到了哈萨克族人民的自由、乐观和质朴;塔吉克族舞蹈《鹰舞》同样来源于对动物的模仿,鹰笛银色高亢明亮,在7 8拍的节奏上动作体现出动与静的结合,急与缓的交错,使人仿佛看到了一支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鹰一样的民族;乌孜别克族舞蹈呈现出活泼轻快的特点。
古丽米娜老师不仅是一位一流的舞者,更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在短短两天半教学时间内,她首先纠正了大部分学生在“动脖子”、“绕腕”和“脚下步伐”上的节奏分配问题。其次,重点训练了学生对每一种不同舞蹈风格的细微把握,强调维吾尔族风格和自身气质神韵的融合。最后,在教授舞蹈动作动律的同时,为我们讲解了蕴藏在动作背后的丰富而深厚的维吾尔族舞蹈文化内涵。
展示课结束之际,系主任高娟敏老师代表舞蹈系为古丽米娜老师送上了礼物,以表达对她这几天辛勤付出的感谢之情,学生们与古丽米娜老师之间也进行亲切的互动环节,同学们毫不掩饰对她的喜爱和钦佩之情。作为一位当代的舞者,古丽米娜在努力传承了自己民族舞蹈的同时,也在大力传播着自己民族的舞蹈文化,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当代舞蹈家的职业担当。(撰稿人:舞蹈系 陈晶茹、顾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