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董海珠副教授与李世卫副教授受邀来我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钢琴二重奏新创编及其演绎”讲座音乐会。我院钢琴系主任谈天佳副教授致欢迎辞,并向大家介绍了由董海珠、李世卫两位老师组成的“叠艺”钢琴二重奏组合的发展历史及近况。我院钢琴系多位教师、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专业的本、研学生共同参加了本次讲座音乐会。
讲座伊始,李世卫副教授热情生动地向大家介绍了“叠艺”组合与我校音乐学院长久以来的缘份、“叠艺”钢琴二重奏组合成立的初衷以及由两位老师主编的《中国钢琴二重奏新创编曲集》。随后,董海珠副教授阐述了两位老师多年来对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问题的思索,以及如何以一声声地道的中国方言赋予钢琴这件西洋乐器全新的中华灵魂。
本次讲座音乐会,董海珠副教授与李世卫副教授带领上海音乐学院本研多位学生以讲演结合的方式为大家呈现了八首二重奏中国钢琴作品。这些作品既包含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又融入了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它们在赋予中国钢琴作品多维音响的同时进一步彰显了钢琴二重奏的魅力。用钢琴讲述“中国话”,以多元的形式使中国传统音乐进一步得到升华,整场音乐会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活力。演奏中展现出的高超技艺和默契配合,赢得了现场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第一组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2023级本科生张吴昊与张吴弘演奏了由青年作曲家傅昕创编写作的四手联弹作品《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是一首著名的广东音乐作品,作品借景抒情、格调清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及连绵不断、抒情性强等特点。青年作曲家傅昕保留了原曲旋律明媚流畅,音调婉转的特点,又加入了浪漫派的作曲技法描绘西湖的景色,将波光粼粼、闪烁不定的景象表现得细致入微,使其成为一首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和印象派音响效果的四手联弹钢琴曲。月色、水光、微风,诗情画意的良辰美景与淡泊悠远、虚无缥缈的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
第二组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2023级本科生朱童与潘能越演奏了由青年作曲家向征创编写作的四手联弹作品《巴蜀之画》。《巴蜀之画》是四川籍作曲家黄虎威先生最具代表性的钢琴作品之一。创编者向征在川音学习期间,就对黄老师以及这部作品尤其熟悉和喜爱。作品分为6段,将四川地区汉族、藏族的民歌旋律,用钢琴的音响与织体完美融合,短小却不失精致。将其改编成四手联弹时,既保留了原曲的原汁原味,又丰富了音响音色,并在音域上做了扩展,更加鲜明地体现了四川地区的民俗形象。
第三组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2023级本科生邱雅姿与曹瑞琪演奏了由青年作曲家向征创编写作的四手联弹作品《新疆舞曲》。《新疆舞曲》原是钢琴家郭志鸿先生创作的新疆风格钢琴曲。该曲具有非常鲜明的节奏特点和优美动听的旋律。尤其是钢琴技法的特色展现,是这部作品最为突出的亮点。四手联弹版《新疆舞曲》,在保留了原曲段落和结构的基础上,突出旋律、和声、节奏的融合与对话,与独奏版略有不同,又不失其原汁原味。音响更加宏大和广阔,充分渲染了民族音乐风格与西方乐器完美结合的效果。
第四组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2023级研究生秦简与黄杞莹演奏了由青年作曲家冯石创编写作的四手联弹作品《谷粒飞舞》。孙以强先生的《谷粒飞舞》创作距今已逾一个甲子。但是无论谁去弹它,乐曲总是迸发出一股青春的涌动,仿佛铲起的谷粒飞扬在青春男女的汗水之间……创编者利用四手联弹这种极致音域和宽广的和声衬托原曲的跳动,并深刻保留原曲的结构,在和声上的改变则转换出某种新意境。
第五组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2023级研究生李姿毅与秦简演奏了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钟梓铭,郁清扬同学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创作的双钢琴作品《茉莉花变奏曲》。作品基于《茉莉花》原主题进行了四次变奏,创作者在作品中运用了节奏形态变换、连续切分和赋格等变奏手法。同时在双钢琴形式下,使用了大量中国民族乐器的器乐语言作为织体,表现了不同时节的江南烟雨小镇。两位演奏的同学表示每当耳熟能详的“茉莉花”曲调奏响时内心总是情不自禁地涌起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第六组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高一年级的董炫灵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2023级研究生刘晛飞演奏的曲目是由长江艺术家刘晛飞自己创作的四手联弹作品《沂蒙山小调幻想曲》。该曲是以中国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为基本素材创作的一首四手联弹作品。作品开头用上行琶音和长颤音营造出一种薄雾笼罩下的梦幻景象。然后慢慢拨云见日,展现沂蒙山的景色,主旋律开始进行。前两遍的主旋律相对活跃且略带一丝诙谐。随后进入的优美的第二主题诉说着创编者对沂蒙山的深深眷恋之情。演奏该作品的刘晛飞与董炫灵同学以大家熟知的旋律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听觉盛宴。
第七组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2021级研究生王清漪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2022级研究生孙加依演奏的曲目是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陈亭宇同学改编的四手联弹作品《快乐的啰嗦》。此作品改编自1964年由钢琴家殷承宗先生创作的钢琴曲《快乐的啰嗦》。旋律源自一首彝族传统乐曲,乐曲明快、活泼,全曲洋溢着自由、幸福之情,具有很高的辨识度。殷承宗先生的钢琴独奏版难度适中,是钢琴学习者必弹的中国钢琴经典之作。四手联弹的改编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曲的民族风味,并增添了一丝灵动和趣味性。演奏者在快速中相互配合,两双手在钢琴的各个音区上灵活地交叠、反复地歌唱着这个欢快的旋律,音响效果饱满且丰富。
最后一组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2021级研究生李承哲与黄家熠演奏的曲目是由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毛宇昂同学创作的四手联弹作品《百鸟朝凤》。《百鸟朝凤》原是一首民间唢呐曲,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广为流传,1973年被王建中先生改编为钢琴曲。创编者基于原钢琴曲的音高、节奏进行了“完全重复”“非完全重复”的处理,将对答、呼应、转接等关系合理分配在四手联弹形式当中,并有意将原作中“支声复调”“鸟鸣声描写”“色彩性装饰音”等一系列特色民族元素进行变形处理、节奏强调、内容扩大或添加。两位演奏者配合默契,将这首作品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钢琴交响”魅力。
本场中国钢琴二重奏讲座音乐会的八首作品均立足于中国耳熟能详的曲调,同时增加了新的元素。改编上,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侧重钢琴二重奏艺术中的对话与交流特色;创作上,强调作曲家个性化与传统钢琴音乐语汇共识化的兼容。此次活动不仅让我院师生领略到了中国钢琴二重奏的独特魅力,也为中国钢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撰稿:钢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