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名师讲堂”系列报道之八——记上海市音乐特级教师朱燕婷老师专题讲座《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

发布日期: 2017-10-19  作者:    浏览次数: 1305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名师讲堂”是由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办,通过聘请上海市音乐基础教育一线的特级教师、资深教研员等名师,共同参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学术系列讲座。“音乐教育名师讲堂”的举办,为音乐学院学生提供了一个在音乐教育专业上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与学校新建立的“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中心”战略目标高度契合,旨在促进高校与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对接,形成“多方位联动”机制,充分实现全员、全方位、全社会育人的模式,有助于推动音乐教育学科的发展、音乐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及我校在上海市音乐基础教育中软实力和影响力的有效提升。

2017年10月18日下午“音乐教育名师讲堂”第八讲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苑楼小音乐厅拉开帷幕。上海市音乐特级教师、上海市进才中学的朱燕婷老师应邀为我院师生进行了一场名为“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的专题讲座。此次活动由音乐学院曹景谐副教授主持,授课对象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本、硕学生以及来自遵义市的优秀骨干音乐教师。

讲座伊始,施忠院长为大家热情介绍了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朱燕婷老师。朱燕婷老师是上海市音乐特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特聘专家、上海音协合唱专业会理事、新区教师合唱团指挥、曾任上海市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歌剧院业余合唱团指挥。曾获上海市优秀艺术教师、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职工合唱比赛优秀指挥、新区06十佳师德标兵等称号。朱老师在教学生涯中不断探索高中艺术教学模式、开发学生潜能、公开教学数十节、完成论文十多篇并编写了4万余字的师训教材。施院长向朱燕婷老师授予了“音乐教育名师讲堂特聘专家”的水晶聘书,并对朱老师表示衷心感谢,全体师生对朱燕婷老师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

此次讲座,朱燕婷老师由一个发生在学生身上真实的故事展开,引出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提高自己专业素养是一个有责任教师的必修课。她特别强调,自身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音乐老师最重要的。朱老师跟大家一起分享了职后自我提升的点点滴滴,从三年大专到三年本科,再到研究生学习。其中包括工作后每天练琴三小时,利用业余时间向著名指挥家及声乐家请教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这终身学习的精神不禁让我们肃然起敬!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在音乐学科知识与专业素养学习上的宝贵建议。朱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要做一名有作为的音乐老师是要“以作为求地位”还要守住音乐教育的课堂。朱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一句格言——把人的伦理修养与艺术修养比作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明白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当我们成为一名音乐教师时,并不能以为自己是副科、“小三门”,从而不重视自己的教学工作,我们需要通过让大家看到我们自己的作为,来赢得大家对音乐学科的重视。朱老师一直不断探索着高中艺术教育的模式,她指出要确立“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培养兴趣发展特长相结合”的学校艺术课程目标和“艺术与其他学科相互补”的课程关系。之后,一些课例的分享以及学生社团的建设成果也让在座的师生对高中音乐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正因为朱老师坚定着“要让百分之百的学生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并用心关心学生,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朱妈”。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对于即将走上音乐教育岗位的学子们,朱老师就“如何做一名聪明的音乐老师”给了三条建议:第一,音乐老师要一专多能,就像“万精油”一样,哪里需要就去补哪里。单一的专业背景无法很好的胜任音乐教育的岗位。这就需要一颗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请教,不断提升,多领域的涉及,才能使音乐教育的工作得心应手。第二,要努力寻找工作的亮点。对于职初的教师来说,我们要充分尊重老教师,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教师和带教师傅的帮助。第三,要学会与人沟通。不仅要和领导沟通,也要和同事、学生等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积极沟通。

讲座的最后,朱老师用自己的感悟和展望结束了本次讲座:“我感谢艺术给了我丰厚的人生,也愿望在座的每一位在今后的艺术教育工作中,自己的专业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获得自己丰厚的人生!”在座的老师与学生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朱老师的感谢。 (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