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2016全国钢琴教学研讨会进入到开幕后的最后一天。著名钢琴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周薇教授以《钢琴教学法课程体系的构建》为题的深度学术报告,为此次研讨会之专题讲座活动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
周薇教授讲座《钢琴教学法课程体系的构建》
12月12日上午8:30-10:00
本场讲座中,围绕“钢琴教学法”这门新兴学科的课程体系构建问题,周薇教授详细阐述了与之相关的国内外学科现状、教学体系以及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学科愿景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首先,通过对西方学科发展的背景回顾,周薇教授开宗明义,指出钢琴教学法(Piano Pedagogy)乃是一门学养深阔、体系庞大的学科,绝非为具体性的教学方法。更为重要的是,与当时欧美国家大力发展该学科时所面临的钢琴教育情况相似,我国在专业和学术上引导钢琴教育规范化的诉求方面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而也正是这一诉求,促成了她在上海音乐学院“高峰高原学科工程”的申报中,决定与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的教授以及参与本次会议的美国堪萨斯大学的斯考特·史密斯教授,共同构建适应于中国的《钢琴教学法》课程体系。主要目标是在音乐教育系设立钢琴教学法的硕士点,进而将来发展为硕博连读的教学点。
周薇教授认为,较为完善的“钢琴教学法”教学体系应该包括《钢琴教学法通论》、《钢琴教学实践操作课》、《中外钢琴教学法历史沿革》、《钢琴教学曲目备课指南》、《钢琴教学心理学”》《钢琴演奏专业课》六大课程板块。在任何一门课程板块的建设中,理论与技能不可偏废。实际上,作为一名学者型的演奏家、教育家,她显然份外重视音乐与文化整体之维在钢琴教育中的合力作用。这在她正在着手建设的《钢琴教学法通论》课程纲目的撰写中便可见一斑。在这门课程中,周薇教授首先指出,无论是面对何种对象,钢琴教学之道,首先应树立一种教育的哲学(teaching philosophy)。因此,钢琴课的内容应当涵盖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不仅仅是技能的训练;钢琴教学实际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庞大体系,各种维度之间相互关联,有如“天体运动”。由此,她别出心裁以一张“多层同心圆”图示,形象阐释了自己关于钢琴教学的整体性观念,即,如何协调整合钢琴演奏的多层细节而不是只针对单一维度的分析,并建议用“钢琴教育学”一词概括体量庞大的钢琴教学体系。
除此之外,讲座中还触及到了钢琴教学的四大难点、钢琴教学的三大要素——即“乐智、乐感与乐技”——的概念内核与内部关系、理论素养的重要性等诸多重要问题。值得称道的是,作为一名学养深厚的表演家和教育家,周薇教授的教学体系建构不仅体现出深刻的知性思考,而且与国际研究前沿保持同步。比如,受到美国钢琴家Max Camp的启发,提出了“四个抓手”——即,节奏训练、听觉训练、基本技术训练以及谱面分析训练——以解决钢琴演奏中诸多复杂的问题。又如,在教材建设的问题上,由周薇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译介的《职业化的钢琴教学》(Professional Piano Teaching)一书,亦是在美国新近出版钢琴教材方面的扛鼎之作。最后,作为一名中国钢琴教育家,周教授呼吁有必要在教学中发扬与传播中国钢琴曲目的经典之作,竭力“让学生学会弹自己国家的母语的音乐”,强调在教学备课中积极纳入中国作品的合理方式。这些鞭辟入里的真知灼见,不仅深化了国人对于钢琴教学理念的理解,也打开了钢琴教学的新思路。
周薇教授讲座
多层同心圆钢琴教学法
周薇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报道小组:
孙巍 钢琴专业
张沛霈 钢琴专业
摄影:赵沁暘 音乐数字媒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