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弥漫着圣诞欢腾的气息,旅德奥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钢琴科唐瑾副教授访问了我院钢琴系,并于艺术中心301举办了题为《杨立青钢琴作品分析与诠释》的专题讲座。我院钢琴系师生和部分音乐爱好者们积极参与了本场讲座的观摩和学习。

钢琴系主任俞鹰副教授首先对唐瑾副教授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唐瑾副教授的音乐成就。她于2019年发表其个人唱片《杨立青钢琴作品演奏专辑》,作为独奏演奏家的演出足迹遍布欧洲、日本及中国的重要音乐厅。2015年,她作为第一位中国籍钢琴家受邀在莱比锡巴赫音乐节上举办《巴赫对话中国音乐》独奏会,还曾在奥地利圣加伦音乐节、萨尔兹堡夏季音乐节、美国VCU全球音乐节等重大音乐节和活动中演奏。介绍之后,唐瑾副教授开始了杨立青先生钢琴作品分析与诠释的专题讲座。

唐瑾副教授首先介绍了杨立青先生的作品、特点以及她和杨先生学习的经历。在她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窥见杨先生对于音乐艺术和钢琴创作的热爱。通过唐瑾副教授对杨立青先生旅德前后创作的比对,相同或相似民歌素材在钢琴独奏和四手联弹创作版本的比较,杨立青先生其他民族器乐组合作品的介绍,以及唐瑾副教授的现场分析和演奏,我们了解到杨立青先生创作的主要风格特点和创作发展特点。无论是早期的遵循传统调性的写作,还是八十年代赴德国留学后将西方作曲技巧与民族创作技巧的融合,或是创新式的多重现代创作技术的运用,(例如,在民歌曲调的改编和创作中加入的哑键、琴弦刮奏、音束等现代技法元素),都表现出杨立青先生浓厚的中国文人情怀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传递着诗人的悲情与浪漫,作品深沉的哲理性耐人寻味。

唐瑾副教授以柔软连绵的《牧羊歌》作为第一首弹讲解析的作品,这是一首有着缠绵之感、层次分明并且意味深长的作品。随后的具有山西民歌曲调的钢琴曲,让听众感受到中国曲调的趣味和俏丽。山歌与号子形成了一慢一快、一静一动的音乐比对,既有深沉的抒情,也包涵戏剧式的热情,让人陶醉其中。唐瑾副教授还讲述了《山歌与号子》的钢琴演奏技法,号子部分的创作借鉴了普罗科菲耶夫及巴托克等现代作曲家的理念,运用了钢琴所具备的打击乐音响特质创作而成。山西劳动号子的主题旋律朴质简练,富有生动的节奏韵律,其中铿锵有力的音乐声响,正是对劳动打桩声音的模仿。最后,她演奏了杨立青先生的《小奏鸣曲》,这是一部由小快板、行板和小快板三个乐章构成的、有着悠扬民歌曲调和简洁统一构架的现代中国钢琴佳作。唐瑾副教授的演奏自然、质朴,在严格的格律控制中,透出自由的诗性,仿佛一位亲密的友人,将人生画卷娓娓道来。讲座会场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专题讲座结束之后,钢琴系主任俞鹰副教授对唐瑾副教授精彩的讲座和精湛的演绎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赏,她呼吁和鼓励钢琴系的同学们认真学习、研习中国作品,挖掘中国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唐瑾副教授在讲座后的讨论环节中表示,此次专题讲座是她缅怀恩师的一种方式,也由此推介当代优秀的中国作品,希望这种推介的模式成为中国青年钢琴家实现文化传播、体现文化自信的渠道。唐瑾副教授还将她出版的《杨立青钢琴作品演奏专辑》赠与了我院钢琴系的教师们。


在场的师生和音乐爱好者,对唐瑾副教授的专题讲座表示了由衷的欣赏和欢迎,我院执行院长施忠教授对唐瑾副教授的解析和演奏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她今后多来我院进行交流分享。师生们久久不肯离去,纷纷与唐瑾副教授交流心得并合影留念。(供稿:钢琴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