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爱乐乐团团长做客光启音乐大讲堂分享乐团改革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 2020-12-10  作者:    浏览次数: 159 


12月9日下午,国家一级导演、上海爱乐乐团团长孙红先生应邀来到我校音乐学院小音乐厅,以“打造中国一流交响乐团的思考”为题,与我校音乐学院师生分享了他推进上海爱乐乐团改革发展的经验与感悟。本次访谈依托于音乐学院2020文教结合项目、“光启音乐大讲堂·上海城市音乐文化叙事”系列活动之一,访谈者是我校音乐学院宋小璐副教授。

孙红是我校杰出校友,他于1984年以长笛专长考入我校音乐系音乐学(师范)专业。毕业后,他考入上海广播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前身),后来又陆续担任过电台的唱片录制编辑、东方电视台音乐总监、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团长等职务。丰富的艺术经历和人生阅历为他打造一个一流交响乐团的梦想和追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访谈中,孙红谈到了他从音乐总监到乐团的管理者这一身份的转变。他坦言,与音乐总监这一职位相比,乐团管理者接触古典音乐的机会和时间更多。基于这样简单而质朴的原因,他由衷地热爱乐团管理这份工作,并为自己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付诸实践而兴奋。尽管工作任务繁重,但他乐此不疲,并感恩爱乐乐团为他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使他可以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

孙红还分享了自身亲历的上海爱乐乐团发展历程。入职爱乐乐团之初,他便不时思考,如何打造一个高水平的乐团,并建立乐团的独特优势?他认为,衡量一个乐团水平高低的标准是演出质量,而要提高演出质量,就要在曲目上有所创新。当时的上海爱乐乐团面临声部不全、人手不足、资金紧缺等种种问题,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从柏林爱乐乐团等国外高水平乐团引进人才、保障各声部首席的演奏水平、提升乐团演奏员的薪资等等。以上种种促使乐团得到了良性循环发展,快速有效地提升了音乐同行和广大听众对上海爱乐乐团的评价。孙红强调,“一个乐团想要更加职业化,首先要使曲目与世界接轨,要勇于尝试更宽泛的曲目类型。”他自豪地提到,到上海爱乐工作以来,坚持完成了“每年演出四部国内没有演过的作品”这一目标。就近期的演出而言,即将完成的全套布鲁克纳交响曲,也是国内交响乐演出的重要突破。

孙红带领下的上海爱乐乐团始终贯彻着“艺术为人民”的宗旨,支持中国原创和华人作曲家,用交响乐讲述中国故事。他曾组织创作原创交响乐,并多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他还建立了一个拥有着“老、中、青”三代的作曲家团队。比如,已进入耄耋之年的作曲家吕其明先生于今年推出的新作《白求恩在晋察冀》,以及90后新生代作曲家龚天鹏创作的交响组诗《百年颂》,都是乐团近期引人瞩目的佳作。

访谈后半程,孙红从自身角度对“上海爱乐乐团对上海城市音乐文化建设的影响”作出了他的理解。他认为,在交响乐演出方面,上海爱乐乐团代表了中国顶尖水平。乐团在文化走出去方面,也做了许多贡献。比如,乐团曾受邀赴澳大利亚澳网中心球场演奏马勒的《第八交响曲》,这代表我国的交响乐团水平已逐渐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谈及交响乐的欣赏普及,孙红团长真诚地教导在场聆听的学生,“欣赏音乐不要设门槛”。交响乐不存在“听懂”这一概念,每个人的感受与理解都不同,音乐本身已给予听众无数的想象空间。他建议,欣赏交响乐不要存有偏见,要全面涉猎各个时期、各位大师的作品,感性的聆听经验积累多了,便能够发现每位作曲家创作中的独到之处。



聆听孙红分享他打造一流交响乐团的思考,让在场师生了解了上海爱乐乐团的组成及其发展历程,感受了孙红对于繁荣和发展上海乃至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初心与热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上海爱乐乐团会在孙红团长的带领下,登上更大的舞台,展现中国交响乐的魅力。(供稿、摄影: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