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琴带声,以声传情——上音李玮捷副教授来我院做合作钢琴艺术的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 2021-05-31  作者:    浏览次数: 1578 


5月26日下午,作为我院钢琴系与声乐系联合教研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李玮捷副教授应邀在我院小音乐厅举办了《琴瑟和鸣,弹唱乐之——合作钢琴的艺术之中国声乐作品》的专题讲座。

音乐学院院长施忠教授、副院长张春良教授、声乐系主任周进华教授、钢琴系主任俞鹰副教授、副主任谈天佳副教授以及钢琴系、声乐系部分教师参加,部分钢琴专业及声乐专业本研学生到场聆听。

近年来,随着我国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逐渐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同步,钢琴艺术指导成为极受关注的稀缺人才。艺术指导不仅仅是钢琴伴奏,更是角色塑造、音响呈现的合作者。作为长期与国内外歌唱家有着密切合作的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艺术指导教研室副主任、合作钢琴硕士生导师李玮捷副教授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素养, 他为师生们就“什么是合作钢琴?合作钢琴的任务有哪些?”两个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于“合作钢琴的任务”这个问题,李教授用三个字概括为“弹、教、唱”。“弹”就是用演奏家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用“精确”的弹奏来完成,这个“精确”不仅指基本演奏法的准确,更外延至风格的精确这个音乐本质性问题。“唱”指的是钢琴艺术指导对声乐演唱者在意蕴表达方面的工作,一个好的艺术指导应该帮助演唱者学习“歌词语言”,通过对声韵发音的归纳、对词组逻辑的分析整合、对歌词点送的细致推敲、以及对感受描绘的想象模拟,帮助演唱者通过声音的桥梁做到传情达意,从而达到使观众在聆听时产生同频共振的效果。  

在论及钢琴合作者如何“教”演唱者这个问题时,李教授指出,钢琴合作者必须自身有极强的文化底蕴,需要掌握多种语言,无论是中、英、德、意或其他语言,钢琴合作者都有必要在语言上给与演唱者极大的支持。不仅如此,合作钢琴还要帮助演唱者理解“音乐语言”,结合歌词与音乐最终完成作品“戏剧语言” 。这是一个分阶段、多维度的综合性工作。艺术指导基于自身的演奏,将自己对作品结构的了解、和声色彩的感知、不同织体的表达、戏剧张力的掌控等方面,通过演奏来进行一一体现,并与演唱者进行充分交流,让他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作品,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自己的演唱来进行作品传递,这是室内乐的内核精神所在,也赋予钢琴合作更多的艺术可能性。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我院青年教师赵朗云和刘蕴共同演绎了一曲深情的《啊!中国的土地》,另一组学生则表演了《在水一方》,赵老师和刘老师的表演声情并茂,引来阵阵掌声。李教授对两组表演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就合作中的双方配合、音响均衡、音色处理、情感层次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给在场的学生们们上了精彩的一课。最后,在李教授即兴编配的《在水一方》委婉动人的演奏中,整整两个小时的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合作钢琴艺术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还处于起步萌芽阶段,将这一课程的新思路、新理念引入我院的系科教研活动,是钢琴系和声乐系贯彻学院“打破系科壁垒,拓展办学新思路”的指导精神的直接体现。正如施忠院长所说的,师大音乐学院有着系科协作的优良传统,钢琴合作艺术的教学理念非常适合合作钢琴艺术的教学目标,也期待将来与李教授有更多更深入的沟通与合作。(撰稿钢琴系 任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