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首位客座艺术家、钢琴家王鲁博士举办大师班

发布日期: 2021-11-09  作者:    浏览次数: 493 


11月3日,著名留美钢琴家、我院首位客座艺术家王鲁博士受邀前来我院举办钢琴大师班,王鲁博士的大师班吸引了我院钢琴系众多教师和本、硕学生前来参加。

本次大师班由钢琴系主任俞鹰副教授主持,俞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王鲁的艺术成就。王鲁,艺术家博士, 被《纽约时报》、《人民日报》誉为“中国音协全球九大华人著名钢琴家”。我院首位客座艺术家,多伦多国际钢琴比赛创始人,斯特拉文斯基国际钢琴比赛金奖和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学者大奖得主。他是圈内公认的聚集钢琴演奏、音乐教育、音乐普及推广和音乐评论等才能为一体的“多功能”音乐才子。

参加此次大师班的5位学生中有键盘表演专业的研究生,也有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生。

第一位上场的是2021级键盘表演专业的研究生陆泽琨,他演奏的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6》第一乐章,王鲁老师从贝多芬钢琴音乐语言的特征入手,对于作品的力度布局、速度把控与音乐流动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贝多芬钢琴作品中Articulation的规范运用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解读。

第二位是2021级键盘表演专业的研究生陶燕妮,她演奏的是巴赫《第五法国组曲BWV.816》,王鲁老师认为巴赫的音乐语言如同圣咏一样,他强调了和声性句法是构成巴赫作品演奏的骨架,同时也是核心。愈是理解句法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愈能够发展起一种纯粹的巴赫风格。因此在学习该作品时不必把每一个音符都弹得“浓墨重彩”,应捕捉和声中心音,抓住核心骨架,并根据和声的走向进行演奏,这样才能得到一个令人信服、充满活力与交流的演奏。

第三位是2020级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刘宇涵,她演奏的是吉纳斯特拉《阿根廷舞曲No.3》第一乐章,王鲁老师从演奏该作品的情绪调控入手,强调了演奏者的神经机能和情绪机能之间的关系,并为学生厘清了情绪不等同于音量的概念,王老师从技巧层面调整了学生演奏该作品时特定的手型、位置、力量的正确传递以及踏板的巧妙运用等,在牢牢抓住该作品的节奏循环和音乐律动后,学生的演奏充满了南美音乐热情奔放的气息。

第四位是2020级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廖腾宇,他演奏的是《斯克里亚宾练习曲Op.8 no12》,王鲁老师首先分析了俄罗斯钢琴作品的共性风格以及斯克里亚宾钢琴音乐的声音特点。接着王老师对于作品应呈现的立体层次感及和声变化引发的多维度音色布局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意见,并且重申了“慢速高质量练习”及“聆听自己演奏”的重要性。力求使练习曲体裁的作品在演奏时达到技术性与音乐性的完美融合。

第五位是2021级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孟子琪,她演奏的是肖邦《降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Op.53》,王鲁老师认为技术固然很重要,但乐曲感情的处理、风格的把握亦不可或缺。王老师还强调了声音的三个状态,尤其是“音前”即声音未发出之前内心听觉之“预听”及“音后”即声音发出之后的“审听”, 对于演奏状态、声音质量和层次感的丰富具有很大的作用。王老师以多年音乐厅舞台表演的经验告诫同学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把技术和心理结合在一起练习;平时训练也要有在大型音乐厅演奏的听觉想象。

大师班接近尾声时,王鲁老师对5位同学的演奏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也分别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王鲁老师提出演奏者应多多思考为什么创造音乐?应该怎么样呈现音乐?弹钢琴要有规格和要求,要相信可以通过自己演奏的音乐成为传播美传播爱的使者,人人都要有一份责任。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学习的曲目可以有篇幅和难度的区分,但是要尽自己的努力把每个曲子弹得更符合作曲家创作的原始意图。俞老师鼓励同学们练琴时要有信心,要多开动脑筋用高效的方法,练琴时应先练心先练脑。俞老师用“意念之间的永恒诞生了音乐,每个音符皆是一个宇宙”总结了王鲁钢琴大师班的精髓!愿热爱钢琴音乐的师生们能体悟感受生命的美好和飞扬。

前来参加王鲁大师班的同学们都感到收获满满,钢琴系的教师们上台与王鲁老师交流感想并合影留念,本次大师班在愉快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