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名师讲堂”系列报道之四——音乐特级教师孙丹青老师专题讲座:“艺术课,我们怎么综合”

发布日期: 2017-06-28  作者:    浏览次数: 1241 


“音乐教育名师讲堂”是由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办、通过聘请上海市音乐基础教育一线的特级教师、教研员等名师名家,共同参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学术系列讲座。“音乐教育名师讲堂”的举办,为音乐学院学生提供了一个在音乐教育专业上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与学校新建立的“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中心”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旨在促进高校与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对接,形成“多方位联动”机制,充分实现全员、全方位、全社会育人的模式,有助于推动音乐教育学科的发展、音乐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及我校在上海市音乐基础教育中软实力和影响力的有效提升。


2017年6月27日上午,“音乐教育名师讲堂”第四讲在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多功能厅拉开帷幕。上海市延安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音乐特级教师、上海市首批艺术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孙丹青老师应邀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名为“艺术课,我们怎么综合”的专题讲座。


此次活动由音乐学院曹景谐副教授主持,授课对象为音乐学院教育教研室、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生,除此以外,孙英梅、喻英等一线音乐教师与我院师生共同参与聆听。


讲座开始,施忠院长代表学院致欢迎辞,对上海师范大学校友、上海市艺术教、科研专家、上海市长宁区拔尖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孙丹青老师的到来表示了真挚的感谢,并为其颁发了上海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名师讲堂”奖牌,学生也对孙丹青老师的到来表示了诚挚的欢迎。


随着二期课改从试点到普及,艺术课程的综合性已被教育工作者广为熟知,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对艺术课如何“综合”迷茫。讲座中孙丹青老师以上海市高一艺术教材为研究对象、以“综合艺术”被异化为“艺术综合”这一现象为问题切入,借用医学名词,分析了“艺术综合”的产生“病理”、阐明了“综合艺术”的教学“指征”,并以形象的比喻道出了“艺术综合”和“综合艺术”的本质区别,最后,从方法上给予病态“综合艺术”以康复“处方”(策略),比如讲座结合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的解读,让同学们厘清艺术课程综合性的教学特征是多科交叉,整体呈现、单科并进,共性提炼;又提及了当前艺术课程在有课标、有教材、有教参、有资源库基础上,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如选择“跨领域”的艺术素材作为教学内容;运用“去学科”的块状磨合作为教学方略。孙丹青老师在讲座中多次强调艺术课程的综合不能只强调多元,忽略整合;也时刻提醒着学生们不要畏惧“跨科型”的大综合艺术门类,要坚持模糊艺术的“边缘界限”、坚持艺术的“一课一师”、提炼艺术的“共性语汇”。报告结合对可谓对当今艺术课程的热点、焦点——“综合性”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实践思考,所述观点为艺术学科的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思路。


本次讲座论点鲜明、见解独特、分析透彻、应用性强,深奥的教学理论在孙老师鲜活的案例比喻下变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这不仅让我们这些准教师们领略了艺教专家的钻研精神、分享了研究成果,更让高高在上、难以触及的艺术课程变得亲切近人。


讲座进入尾声的时候,孙老师受大家的热情要求,又对初中的艺术课程进行了简单比对,比如说“初中是单科艺术基础上的综合艺术,切入点更为明显,可以单科叠加,并且切入的单科与旁及的全科是同等比重的。”这让即将任教于初中学段的同学也有了一定的从业经验。如此周到的考虑让台下的听者很受感动与鼓舞,现场纷纷索要录音内容与照片资料。


整场讲座,孙老师始终饱含激情、充满能量,一个半小时的实用讲解被学生称为是没有水分的干货,给全场几百个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撰稿: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