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青年教师受邀担任国庆群众联欢活动第三篇章执行副导演

发布日期: 2019-10-08  作者:    浏览次数: 287 


10月1日上午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举世瞩目。当晚在天安门广场成功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联欢活动举国欢腾。在实况转播中,我校音乐学院艺术实践部主任、校舞蹈团艺术总监、舞蹈系青年教师苗小龙的名字也赫然出现在第三篇章导演的名单中,顿时成为当晚全校师生朋友圈刷屏的焦点。 



苗小龙作为此次中心联欢表演区唯一的一名上海籍导演,受业内同行推荐,经过层层把关和筛选,成为本次群众联欢总导演、著名导演张艺谋麾下的中心联欢区99名导演中的一员,并受聘担任第三篇章的执行副导演,为来自北京、山东两地的2300名演员和手持光平方配合的3000名战士编创长达13分钟的作品。



从4月份接到国庆群众联欢指挥中心的借调函开始,苗小龙老师便积极的投入到了前期准备工作当中。当时正值第36届“上海之春”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展示周的举行,苗小龙同时还担任着舞蹈系的教学任务和多项校内外演出工作,他利用所有空闲时间以视频电话的方式积极投入到前期舞蹈动作、选择道具、构思队形的工作中,6月中旬完成期末教学工作后,他接到第二封借调函,随即远赴北京全身心投入到基层排练和封闭训练的工作中。



“群众性是本次联欢活动不同于以往任何庆典的定位。它会让大家感到陌生,因为整场演出你见不到一个所谓的明星、艺术家, 70年国庆联欢的大舞台,是属于广大的群众,属于每一位人民。”这是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同时也是苗小龙认为在编排中最大的难点。为了如何让几千人在“自由、生动、欢愉、活泼”的氛围中呈现群众性和欢娱性,从7月份的基层排练一直到9月26号的最终定稿, “每天早上六七点起床,然后拿着对讲机,点位图进入到排练厅,排练的时候全程跑步往返于间隔超过一百米的排练厅东西两侧,半夜排练结束后进会议室商榷效果,研究修改调整方案,经常通宵达旦”成为苗小龙和其他导演们几个月生活中的常态,连续工作超过30个小时的日子也已经习以为常。数不清的方案,几百张大大小小的演员点位图,不停更新的排练音乐和导演组内部无数次的“自我否定”、“全盘推翻”以及“重新再来”,都历历在目,让他精神高度集中。苗小龙说:“苦是肯定的,但是心情跟以往相比都不一样,那种爱国之情和使命感是由衷的!很多事情只要你有信念,就一定能够坚持到底! ” 



几个月以来,音乐学院执行院长施忠以及党总支书记高亭常常发来短信、打电话表示关心慰问和鼓励,学院艺术实践部副主任宋小璐和舞蹈系副主任王雨坤也承担了苗小龙所有艺术实践部的重大演出任务和舞蹈系的教学工作,舞蹈系的师生也不时打来视频电话,发来微信,这一切让苗小龙既愧疚,又感动。“家人的关心,领导的鼓励,同事的支持和学生的想念是我这段时间最大的坚持和动力” ,苗小龙说。



从6月份基层排练开始到国庆前的最后一次合成,苗小龙和所有导演们经历了大小几十次不同元素的合成排练、各部门机关的审查检阅以及四次全体人员彻夜通宵的天安门彩排合成。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并且更好地完善中央首长提出的整改意见,他们坚持做到“一个队形一张图,一名演员一个点”,不断的完善改进、精益求精,并最终在天安门广场的第四次全元素合成审查中得到了中央领导给予的“世界一流,历史最好”的高度认可与评价,顺利完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字方针“自由,生动,欢愉,活泼”,给祖国母亲交上了一份完美的人民满意的答卷,向全国人民以及全世界展示中国人的新天新地新时代。

10月3日,苗小龙从北京坐高铁返回上海。他说:“好的艺术作品不仅要体现时代精神,人民精神,还要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有道德、有温度。此番参与国庆群众联欢活动编导我毕生难忘,我也将把活动中的好声音和新的经验更好地应用和融合到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和艺术创作中去中去。” 

苗小龙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现代舞专业,曾荣获法国巴黎第七届国际舞蹈比赛银奖、美国21届“阿罗哈”国际艺术节编舞大奖、中国第六届艺术节大奖等近五十个国内外重要奖项以及中国舞蹈节“荷花新秀”“上海十佳文化新人”“上海市舞蹈家协会十佳舞蹈工作者”“上海世博之星”等十余项荣誉称号。多年来,他曾担任上海国际世博会、上海国际艺术节等近几十台大型晚会的舞蹈编导及执行导演工作,担任上海文艺出版社全国高等艺术教育舞蹈类教材编委等。(供稿、摄影: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