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育人薪火,锤炼青年英才——音乐学院启动第三期青年教师培养系统工程

发布日期: 2025-10-21  作者:    浏览次数: 203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系统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与学术能力,音乐学院于2025年10月15日启动第三期“青年教师培养系统工程”。首讲荣幸邀请到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博士生导师、青教赛“金牌教练”陈昌来教授,以“青教如何修炼成长”为主题进行学术分享。陈教授结合其丰富的教学实践与竞赛指导经验,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框架与可行的实践策略。

此次活动由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秘书长、舞蹈系黄娟副教授主持。她介绍道,陈昌来教授深耕教育领域数十年,在语言学研究领域成就斐然,是上海市曙光学者、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常年担任青教赛评委会组长,带教出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杨伊老师等多位优秀青年教师,被誉为“教师的教师”。此次交流,陈教授将融合自身成长体悟与青教赛评审洞察,双轨赋能,旨在为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提供了关于专业发展与竞赛突围的方法论指导。

一、直面成长焦虑

讲座伊始,陈教授便抛出“青年教师该不该焦虑”的话题,引发在座“青椒”们共鸣。他坦言,不同时代的青年教师面临着不同的压力:自己刚入职的80年代末,焦虑源于物质匮乏,每月工资仅够糊口,150元的永久牌自行车相当于两个月薪资,青年教师四人挤一间集体宿舍,跳舞时需轮流借用唯一一套西装;而如今的青年教师物质条件显著改善,焦虑却多来自“过度比较”。

“但焦虑并非无解,关键在于找准成长节奏。”陈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转折点:刚工作时曾与同事沉迷“拱猪”打牌,在老教师的提醒下幡然醒悟,从此专注教学科研。他以自身从讲师到教授的晋升经历为例,强调“规划”与“坚持”的重要性。在担任学院副院长、文科科研处处长、人事处长等行政职务期间,也从未放弃科研,坚持“每天写一点、记一点”,将教学PPT逐步打磨成学术论文,最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双向奔赴。

二、青教赛备赛指南

作为资深青教赛评委,陈教授结合大量真实案例,从“内容、设计、细节”三大维度,为青年教师梳理出青教赛备赛“黄金法则”。

“青教赛比的不是PPT,而是对教学内容的掌控力。”陈教授强调,优秀选手必须做到“无纸片进教室”,PPT仅为评委提供参考,而非自身的“提词器”。他建议青年教师在制作PPT时遵从“少字多图”的基本原则,并且参赛时多与评委进行眼神的交流,这样才能展现出教师对于课堂充分的掌控力与感染力。同时,陈教授提醒,20分钟的青教赛绝非45分钟课程的“压缩版”,需聚焦1个核心问题,清晰呈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预留问题”的完整逻辑,避免内容堆砌。

陈教授提出,一节好课需要做到结构上的完整、协调。“一堂好课,开头3分钟就要抓住评委注意力。”青教赛导入环节需摒弃“今天我们讲第几章”的平铺直叙模式,可通过现实问题、争议话题、案例对比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中间需设计“课眼”,如同文章的“文眼”,成为课程的亮点与记忆点。而结尾环节则需预留思考题,并预备几部课后参考书目,既能体现课程的学术延伸性,也可在时间充裕时补充讲解,避免“提前讲完冷场”的尴尬。

陈教授结合评审经历,细数青教赛中的“雷区”,比如翻页笔需提前练熟,避免频繁低头看按键;板书需提前设计,20分钟内不擦或仅擦一侧,确保与PPT内容匹配;语言表达上要学习专业演员的节奏,有快有慢、逻辑清晰;穿戴需简洁得体,避免穿带钉子的鞋产生噪音。针对艺术类课程的特殊性,陈教授特别提醒,表演需为教学服务。这些切实可行的小贴士都将助力青年教师在赛场上更加游刃有余。

三、互动答疑

讲座尾声,陈教授针对在座青年教师提出的“课堂教学与创造力”、“外来语言使用”、“人工智能融入教学”、“课程思政呈现方式”等问题逐一解答。他建议,磨课需兼顾“技巧”与“内容深度”,创新不能脱离教学本质;外来语言如拉丁语、德语可“恰到好处地秀”,但仍需标注中文释义保持可读性;人工智能可通过“真人与数字人演奏对比”等方式融入,体现智慧教学理念;课程思政需“润物细无声”,应结合学科特点,如中国古代音乐史等内容可自然嵌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避免生硬贴标签。

“从‘青椒’到‘红辣椒’,需要沉淀与打磨。”陈昌来教授幽默地说道。此次讲座既有干货满满的教学实用技巧,也有温暖有力的成长鼓励。作为音乐学院第三期青年教师培养系统工程的首场活动,学院已做出前瞻规划,后续将聚焦党建思政、师德师风、课程思政及教学科研等核心领域,通过讲座、沙龙、实地考察等多元形式,构建系统化培养体系,持续为青年教师的发展赋能,构建多层次、交互式的专业成长支持生态。

近年来,学院通过“青培工程”的持续实施,既提升了青年教师个体专业素养,更在组织层面形成“教学学术共同体”,激发了集体能动性,增强了学院整体育人能力。学院期待青年教师在此平台上实现自我赋能与协同发展,逐步成长为学院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共同推动音乐学院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创新。